打印

从施密特触发器教学,看看国内模电教育落后西方20年!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61
xukun977|  楼主 | 2020-8-5 11: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8-5 11:43 编辑

实际上不用测试了,直接仿真,结果和实测差不多的。














注意右下角示波器上,显示的是个z









请注意:要想看到干净的曲线,信号源频率不能太高,一般最高100Hz左右,太高了曲线老复杂了:











关于为何要加辅助电路???

凡是学过点《数值分析》的应该知道,只要SPICE使用迭代算法,它就一定不能测量出Z曲线,因为Z曲线中间一段,使用迭代算法就迭代到其它两段线上去了。
具体原因自己搜索牛顿迭代算法原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eyuge2 2020-8-5 11:34 回复TA
不错,再看看。另外能否告知 那本伯克利教材的名称及作者是谁?多谢! 
62
eyuge2| | 2020-8-5 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yuge2 于 2020-8-6 10:08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5 11:05
实际上不用测试了,直接仿真,结果和实测差不多的。

这个电路图中的比较器应该是U2B的电路。回滞特性,带正反馈。
测量点没有错,应该是PR1输入,PR2是输出。



1.本来是测量U2B这个电路特性,但是图中增加了U1A电路,我理解这是给U2B增加了负反馈电路。如果负反馈系数大,U2B就变成了比例放大电路。
这种情况下,应该不能说这是回滞比较器的传输特性曲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3
123987| | 2020-8-6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987 于 2020-8-6 09:26 编辑
eyuge2 发表于 2020-8-5 10:11
*******************************************
这是我测量的电路

两个问题:1、典型的施密特触发放大器电路好像没有R70这个东西,这个地方加这么个电阻有点奇怪。2、这个波形到底是软件仿真的还是电路实测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4
eyuge2| | 2020-8-6 09:29 | 只看该作者
123987 发表于 2020-8-6 09:22
两个问题:1、典型的施密特触发放大器电路好像没有R70这个东西,这个地方加这么个电阻有点奇怪。2、这个波 ...

1.这是单电源供电的运放。是实际使用的电路稍微改动了一下。电阻不奇怪。
2.示波器截图都贴出了,当然是实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5
123987| | 2020-8-6 10:08 | 只看该作者
eyuge2 发表于 2020-8-6 09:29
1.这是单电源供电的运放。是实际使用的电路稍微改动了一下。电阻不奇怪。
2.示波器截图都贴出了,当然是 ...

1、可能是我见识少,这个问题就不讨论了。
2、既然实测图都有了,自然是某人被打脸了,至于谁被打脸自己心里应该明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6
xukun977|  楼主 | 2020-8-6 1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8-6 11:01 编辑
eyuge2 发表于 2020-8-5 10:11
*******************************************
这是我测量的电路


降低频率,例如0.1Hz甚至更低,看看结果是不是两条横线,如下图红线所示。







高频是闭合的,低频是不连续离散的,是不是再次证明迟滞特性是动态特征,而非静态特征。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7
eyuge2| | 2020-8-6 11:36 | 只看该作者
123987 发表于 2020-8-6 10:08
1、可能是我见识少,这个问题就不讨论了。
2、既然实测图都有了,自然是某人被打脸了,至于谁被打脸自己 ...

没有什么打脸,只是讨论问题。对错还说不定。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8
eyuge2| | 2020-8-6 12:3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6 11:00
降低频率,例如0.1Hz甚至更低,看看结果是不是两条横线,如下图红线所示。

频率0.1Hz


李萨如图。示波器不是很高级,xy模式下设置不了余辉。仔细看跳变的点,应该是和100Hz一样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9
eyuge2| | 2020-8-6 1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yuge2 于 2020-8-6 13:12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5 11:05
实际上不用测试了,直接仿真,结果和实测差不多的。

这个图我也仿真了,在输入信号幅度比较大,传输曲线是这样的。

在输入信号比较小的时候,传输曲线是一条斜线。输入输出呈现线性关系。

R20和U2B构成的电路是正反馈电路。
如同理想运放本身(放大倍数有限)的特性一样,正反馈电路也有线性区域。
这个电路加上U1A后,U2B正好工作在线性区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0
xukun977|  楼主 | 2020-8-6 1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8-6 13:45 编辑


示波器没调好,时间scale向左宁,时间长了就稳定了。


普源这个黑色的背景,看着非常不舒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不奇怪 2020-8-6 15:59 回复TA
哈哈 
71
eyuge2| | 2020-8-6 13:57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6 13:43
示波器没调好,时间scale向左宁,时间长了就稳定了。

哈哈,示波器背锅了。这个示波器XY模式下,时基最大能调到50ms。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123987 2020-8-7 08:48 回复TA
@xukun977 :知了。看来固纬也有高端货啊。呵呵! 
xukun977 2020-8-6 16:32 回复TA
@123987 :MDO-2000系列用着还凑合,当然了,比泰克MDO\MSO比要落后。 
123987 2020-8-6 15:35 回复TA
@xukun977 :教授怎么能用固纬呐?!觉得配不上您啊!以前单位有个固纬的示波器,用的想砸了它,绝对的垃圾货。可能是那种模拟向数字过渡时段出的一批货。 
eyuge2 2020-8-6 14:51 回复TA
@xukun977 :时基为YT,可以设置到50s每格。 
xukun977 2020-8-6 14:01 回复TA
存储深度太小了?我用的固纬能调到几十秒。 
72
eyuge2| | 2020-8-6 18:16 | 只看该作者
扯示波器就跑题了。
65楼电路图,比较器加了负反馈电路,与 通常的回滞比较器电路不一样。传输特性曲线也不一样。
各自的电路与各自的图对应上就行了。

为什么非要混在一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3
xukun977|  楼主 | 2020-8-6 18:53 | 只看该作者
eyuge2 发表于 2020-8-6 18:16
扯示波器就跑题了。
65楼电路图,比较器加了负反馈电路,与 通常的回滞比较器电路不一样。传输特性曲线也不 ...



你仔细领会人家的设计意图吧,简单地说,是在施密特触发器的传递特征曲线上,加个斜率为-1的直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4
eyuge2| | 2020-8-6 2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yuge2 于 2020-8-6 22:04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6 18:53
你仔细领会人家的设计意图吧,简单地说,是在施密特触发器的传递特征曲线上,加个斜率为-1的直线。

先不关注是不是-1,斜线是可以做到。目的是什么呢?

证明传统的回滞线是错的?
教材名称不知道,你截图不是很多。比较难搞清楚作者的意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5
123987| | 2020-8-7 08:50 | 只看该作者
eyuge2 发表于 2020-8-6 18:16
扯示波器就跑题了。
65楼电路图,比较器加了负反馈电路,与 通常的回滞比较器电路不一样。传输特性曲线也不 ...

我也觉得是这样,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但是教授这样做的目的好像是便于仿真,或者说使仿真结果向自己的设想靠拢。所以我还是那句话,搭电路,看波形,最直观,最有说服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6
xukun977|  楼主 | 2020-8-7 09:36 | 只看该作者
eyuge2 发表于 2020-8-6 21:59
先不关注是不是-1,斜线是可以做到。目的是什么呢?

证明传统的回滞线是错的?



我晕,我以为点一下就透了,如果模电学的还行的话。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叠加负载线:






按照你的意思,这个红线会改变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7
eyuge2| | 2020-8-7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yuge2 于 2020-8-7 10:33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7 09:36
我晕,我以为点一下就透了,如果模电学的还行的话。

哈哈,没有这样说。

运放本身传输特性曲线就分为线性区域和非线性区域。

施密特触发器,带正反馈,在线性区域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基本上都在非线性区域。所以传输特性曲线是回滞线。

你的测量电路,施密特触发器+负反馈,可以停留在线性区域。如果输入信号大,会跑到非线性区域。仿真模型类似于“Z”线。

那请问大师,施密特触发器的传输特性曲线是回滞线,是“Z”线,还是运放本身传输特性曲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8
xukun977|  楼主 | 2020-8-7 1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8-7 11:15 编辑
eyuge2 发表于 2020-8-7 10:14
哈哈,没有这样说。

运放本身传输特性曲线就分为线性区域和非线性区域。



正是因为一般人理解不了,所以人家才评价这个电路方案,叫lelegant
随便来个人,扫一眼就懂了,叫老土。






如果让自然观察不到的东西现原形,这种方法最好能理解后**。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事,是仔细体会理解,而不是一根筋的【纠错】,难以自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manbo789 2020-8-7 11:54 回复TA
这个电路是“照妖镜”, 
eyuge2 2020-8-7 11:50 回复TA
默默走开 
79
manbo789| | 2020-8-7 11:21 | 只看该作者
人们都说兔子性格温顺,从来没见过兔子咬人,但又有人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那你觉得兔子到底咬不咬人?能不能用兔子代替看门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0
manbo789| | 2020-8-7 11:5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是常识,

要是很久以前这样说,人们会认为你 不是傻子就是疯子,

所以要让人们转变思想,需要证据,更需要时间,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