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密特触发器教学,看看国内模电教育落后西方20年!

[复制链接]
6153|116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可以到B网站搜索985重点大学的上课录像,专门看看施密特触发器--迟滞比较器的教学过程。

下面给出超级经典的上课PPT截图。








首先要强调一点,如果你去翻199x年之前的教材,那么上面的PPT正确无比----所谓的正确,仅仅是指199X年之前的教材都是这么说的。


但是2000年以后,再这样说就是错误的了!!!!!


国外许多教材为了强调这个【历史错误】,特地在教材上画了个大红叉,以示警戒!!!

注意:下图中这个教材截图中的红×,不是我画的,是教材本身就有的。







现在是2020年了 ,国内大学还在给学生传输错误的知识,而国外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就修正过来了,这是不是证明比人家落后20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评论

@xukun977 :那第二张图打个X的,也是错的吗?谢谢!!!  发表于 2020-8-6 11:52
@madboy21 :是个Z曲线  发表于 2020-8-6 11:37
第一张图我是搞不清是对是错?如果是错,那对的在哪?谢谢!!!  发表于 2020-8-6 11:13
不错不错,1很棒的轮感叹按时大大大声道  发表于 2020-8-4 09:21
好的,知道了  发表于 2020-8-4 09:20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顶楼那个图是错误的???

原因是诸如迟滞环之类的闭合曲线,是需要有储能元件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顶楼的纯电阻+理想运放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

下图是NTC负温度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很明显,低频直流时候是一条直线,频率较高才出现闭环,这就间接地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HWM 发表于 2020-8-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经典图示”没有原则性错误(那些都是原理性示意图)。

理论上具体可以采用运放一阶模型进行一维相空间分析,而实验也基本验证了相关分析。

关于类似问题,本论坛早有相关论述,感兴趣可以翻看相关帖子。
HWM 发表于 2020-8-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LZ这种弄个洋书截图之类的断章取义之伎俩并不新鲜,纯属忽悠而已!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8-2 10:33 编辑
HWM 发表于 2020-8-2 10:11
LZ这种弄个洋书截图之类的断章取义之伎俩并不新鲜,纯属忽悠而已!


你那个血糖,抄的是俄国的书,难道不是洋书??

相空间分析,这本书,是老的嘁哩喀喳,老掉牙了。







而老夫我看的是伯克利2019年最新教材。


21血糖里面的帖子,一大半都是直接复制粘贴洋书:









自己抄的挺欢畅,一转脸跑来讥笑人家看洋书,这个搞笑技术从哪学的???只许你抄洋书,别人就不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gaohq 发表于 2020-8-2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电路用过很多,但限于单电源以及 Ut是直流的情况。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似乎在 胡说
一楼 第一张图没有看到什么错误

第二张图,至少在 1986 年之前, 如果是关于 运放迟滞比较器, 在中国 也是 错误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楼的 第二张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2:23
楼主似乎在 胡说
一楼 第一张图没有看到什么错误



你要能看出错误,那我这个帖子就发的毫无价值了。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3:21
你要能看出错误,那我这个帖子就发的毫无价值了。

就我在一楼看到的理解,你的意思是说 白皮 在 九十年代末 才发现第二张图的这个错误。
   至少在 1986 年我读 模电课本 的时候,中国就已经肯定没有这个错误了。

第一张图 , 如果是 二楼 教授说的 理想运放, 我真没有看出来什么错误。  看样子 我 可能需要回个炉,搬个凳子,坐等 教授上个课 说说?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3:49
就我在一楼看到的理解,你的意思是说 白皮 在 九十年代末 才发现第二张图的这个错误。
   至少在 1986 年 ...



既然把话说的这么绝,那么请你给出证据:中国哪本国产书,在1986年就能正确分析施密特触发器的????????????




【至少在 1986 年我读 模电课本 的时候,中国就已经肯定没有这个错误了。】




我们只想看证据,不想口舌之争了,大热天的,累!!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4:25

既然把话说的这么绝,那么请你给出证据:中国哪本国产书,在1986年就能正确分析施密特触发 ...

86年的课本,估计早就打成纸浆或者烧掉了。也不用说拿出什么其他证据,你一楼的第一张图,我还是没有看出来错误,麻烦教授讲个课说说这个错误。    本人毕业三十几年了,**中没有经历过 模电 额外的继续再教育,一楼的运放电路,刚才随便找了几组具体阻值和输入电压,没有计算出第二张图。 -- 这个算不算证据?
   你先把 第一张图其他的 错误 说出来吧, 二楼的那个 需要有储能元件参与 的论断说服不了我。  纯电阻 + 理想运放,可以得出 一楼第一张图,简单计算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仿真一下,应该也是一样的结论。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5:27
86年的课本,估计早就打成纸浆或者烧掉了。也不用说拿出什么其他证据,你一楼的第一张图,我还是没有看出 ...


一个人混迹于论坛,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
像你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妄下结论,让人感觉你不靠谱。

即便课本画成灰了,也得有个书名,有个作者吧?叫你上证据,就找各种理由搪塞,太没意思了。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用笨办法计算第一张图电路的结果:
一组:R1=R2, Vcc=Vee=10V
             Ui = -10、 -6、  -3、0、+4.9、+5.1、+10V 逐渐升高,输出 +10、+10、+10、+10、+10、 -10、 -10V
         反过来 +10、+6、+3、0、 -4.9、 -5.1、 -10V  逐渐降低,输出 -10、  -10、 -10、 -10、 -10、+10、+10V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5:41
一个人混迹于论坛,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
像你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妄下结论,让人感觉你不靠谱。

三十几年了,应该没几个人能记住。现在能记得住的 课本作者 只有 微机原理(?? 具体课本名忘了)的 王长胤,其他全忘光了。

14楼是我的计算,你先看看 是否与第一张图有 不相符的。

我再说一次,第一张图,我不认为有错。  你 拿出说它是 错误 的证据来。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5:41
一个人混迹于论坛,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
像你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妄下结论,让人感觉你不靠谱。

话说,教授应该比我年轻不少,能 记住 高三 语文或者数学课本的 作者名字吗???

评论

或者是 能 记住 大一 英语或者高数 课本的 作者名字???  发表于 2020-8-2 16:08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6ic 于 2020-8-2 16:19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5:41
一个人混迹于论坛,要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的。
像你这样的不负责任的妄下结论,让人感觉你不靠谱。

教授可以再看看 14楼 的计算,与 第二张图相同吗?
如果 9x 年之前甚至到现在,中国这个教育是错的,我怎么就 不认为 第二张图是正确的呢(当然不考虑那个红色的X)???
 楼主|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20-8-2 18:29 编辑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6:06
话说,教授应该比我年轻不少,能 记住 高三 语文或者数学课本的 作者名字吗??? ...

不要在别人倚老卖老,年纪和学识之间,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年龄只是爬烟囱的时间轴,年龄大的早爬几天,年幼的晚几天。


你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中学课本上一般不会写作者名字的,因为是一堆人东拼西凑而成,所以只能写某某小组,最多在课本序言中把这些人名字列一遍。
而大学课本,一般都是由一两个人编写而成,人少当然可以在封面上写作者姓名。
大学和中学不一样,你不要混为一谈。


正确的电压传递特征应该是这样的(示波器李沙育模式观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7:51
不要在别人倚老卖老,年纪和学识之间,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年龄只是爬烟囱的时间轴,年龄大的早爬几天,年 ...

不要纠缠名字什么的,无关痛痒(可能是 华工版的吧,毕业时课本全扔了)。  我也不说其他什么了,我的确是读的一个很渣的学校。   你还是把 第一张图 哪里错了 亮出来吧。   我还是没有看出来哪错了,听你讲课。
      不要啰嗦二楼的什么 储能元件,几个月之前,你肯定在理解 电感 这个储能元件上 有误区 (这里劝你一句,还是只讲第一张图的错吧)
wh6ic 发表于 2020-8-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h6ic 于 2020-8-2 19:34 编辑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2 17:51
不要在别人倚老卖老,年纪和学识之间,一分钱关系都没有,年龄只是爬烟囱的时间轴,年龄大的早爬几天,年 ...

不应该是类似 这个样子吗?   你的图 穿过 零点,输入输出都为零,你觉得是迟滞曲线?   可能会笑掉人大牙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模电讨论兴趣小组群微信号:xukun977

1897

主题

22577

帖子

295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