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错误的图...

[复制链接]
1895|40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有人迷信洋人,其实洋人也未必都是对的。

下面就看看一幅洋图。

评论

你的东西哪里学来的?自创?还是五千年结晶?你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发表于 2020-8-11 13:05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的“正反馈运放跟随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有个“Z”,其实应该是如下动态特性图。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反馈运放跟随器”动态特性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WM 于 2020-8-11 12:54 编辑

关于上图中那些线的说明,请看下帖:

一些特性图
https://bbs.21ic.com/icview-3003536-1-1.html

此外,还可以看看下帖:

...
https://bbs.21ic.com/icview-3005018-1-1.html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再次强调一下,那条红线是由非稳定平衡点构成,状态不可能稳定驻留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都是关于动态分析论述。那么,如果仅考虑静态呢?

接着看。
努力的蜗牛 发表于 2020-8-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东西哪里学来的?自创?还是五千年结晶?你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评论

HWM
“你的东西哪里学来的?”书上(前人的知识)学来的。  发表于 2020-8-11 13:19
努力的蜗牛 发表于 2020-8-1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东西哪里学来的?自创?还是五千年结晶?你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运放”如果仅仅考虑其静态约束,那么其就退化成了零泛器

注意,零泛器“输入”无正负之分
努力的蜗牛 发表于 2020-8-11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东西哪里学来的?自创?还是五千年结晶?你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看看“运放”跟随器的“静态”示意图,注意这里的“运放”退化成了零泛器。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随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就是一个跟随器,注意其没有正负反馈概念。关于此,当然有相应的VTC如下。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TC: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TC(考虑饱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xukun977 发表于 2020-8-11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啥也不说了,天天在论坛上傲视整个学术界,人家这也错,那也错,就他说的全是对的。


抓紧找个心理医生看看吧,病的不轻!已经入膏肓了。。。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如果仅考虑“静态”,也不会出现那个“Z”。

那么那个“Z”是如何出现的呢?其实就是个魔术而已。注意,即便是个魔术,其同样是利用了运放的动态特性,而非仅静态。

关于那个魔术,下帖有相关说明:

红与黑...
https://bbs.21ic.com/icview-3005018-1-1.html
 楼主| HWM 发表于 2020-8-11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给过一个“正反馈反相比例放大器”的相关魔术示意图。下面就本帖所涉及的那个洋图,给出相关魔术示意图。
eyuge2 发表于 2020-8-11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yuge2 于 2020-8-11 14:31 编辑
HWM 发表于 2020-8-11 13:16
可见,如果仅考虑“静态”,也不会出现那个“Z”。

那么那个“Z”是如何出现的呢?其实就是个魔术而已。注 ...

请问什么叫运放的“静态”,什么叫运放的“动态”?

什么时候应该用“静态”,什么时候该用“动态”?

真实的运放有“静态”吗?
什么原因使得我们有时候忽视“动态”而直接使用“静态”下得出来的特性?

这一切用电路基础知识和模拟电路知识解释不了吗,需要更“高级”的概念才能解释?

评论

很多时候“直观”就能解释问题,不用那么高级。  发表于 2020-8-12 02: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HWM

1231

主题

20954

帖子

15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