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必须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人才规划纲要,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而实验室和企业设备间是培养人才和科学教研的主要阵地之一。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增大,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增多,促进了科学科研的发展,但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不规范、仪器管理制度不到位、仪器计量维护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整合优化资源、完成管理制度、提高仪器使用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一、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
1、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不够细化
实验室的规模不断扩大。仪器设备不断增多,仪器的价格较高,精密度较高,但是往往在提采购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且没有完整的审批流程。就采购,实际上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上级领导很难知晓,费用花在哪?花了多少?仪器的采购分级脱节。
2、仪器使用率不高
一般高校或者企业的仪器购置都是各学科,各部门购置本部门的。对仪器的管理相对独立和封闭,几乎是不共享。但是有些精密仪器,价格昂贵。单一的部门对其使用率不高,部门与部门,专业与专业之后如果不能共享,导致资源的浪费。
3、仪器的计量维护难以如期进行
仪器的使用都是有严格的生命周期。如果长期不计量、不维护会造成仪器量值出现误差,精度不准,造成仪器过早的报废,这对企业或者院校重新购置仪器增加了费用成本。
4、仪器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到位
一般企业或者院校都会建立仪器管理制度,但是仪器的管理不仅是出入库、借入、借出、维护、计量、还有仪器的禁用、限用。有些仪器已经出现测试不精准、过于陈旧厂家已停产,但是仪器使用人员还在使用,仪器的监管执行不到位,大大的降低了仪器的使用寿命,如果操作不规范,会直接引起仪器的报废。
5、仪器管理员技术素质不高
很多经过专业学习的仪器管理员人不愿长期从事仪器管理工作,觉得技术含量低。造成高技术人才的流失。现有的管理员又不愿或者没有机会提高自身素质。技术人员的缺乏,也使得这些仪器设备使用操作不规范,影响仪器的正常使用,甚至会长期闲置。
要想更好的体现仪器设备的价值,就必须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提升仪器管理员的技术素质,推进开放共享平台,合理使用仪器,不断提升大型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