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典型阻容降压电路仿真,结果与理论差很多,求帮助

[复制链接]
楼主: yhf31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沙发
yhf311|  楼主 | 2012-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有效值为220V市电下,1UF电容的容抗为1/(2*3.14*50*10-6)=3180欧姆。I=220/3184=69mA,考虑到是半波整流,应该还需要乘以系数0.5为34mA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yhf311|  楼主 | 2012-2-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嗯,电容上的电压滞后电流90度,其实在计算中也忽略了并联的100K电阻,主要是影响不大,那为啥仿真后只有15mA的样子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yhf311|  楼主 | 2012-2-2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是后端负载所需的电流就只有15mA,电阻上消耗大概5mA,稳压二极管消耗10mA?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yhf311|  楼主 | 2012-2-2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楼上详细解释下,为啥会是15mA,除了一个疑问,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看示波器上的两个波形,一个是220V输入,一个是稳压管输出(还没有滤波),图中很明显,在220V到达峰值后接下来稳压管正向导通,电压变为-1V左右了,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输入电压到达最大值后,接下来电容通过放电,存在两条通路,第一条是并联的电阻,另一条就是输入和稳压管所在的支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6
yhf311|  楼主 | 2012-2-2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啥不会通过稳压管放电呢?假设输入到达峰值后,电容两端电压为380V,又由于并联电阻很大,可以认为电容两端电压基本不变,此时等价于一个380V的电压源,接下来输入减小,也可以等价于一个电压值小于380V的电压源,在忽略稳压管正向压降的情况下,应该可以通过稳压管放电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yhf311|  楼主 | 2012-2-2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上面所说的是D1,既是稳压管,同时正向导通时跟普通二极管相同。我在上面所说的放电线路是这样的,电容的左端-----V1------D1------电容的右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8
yhf311|  楼主 | 2012-2-3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4楼,信号是交流量,在负半周期肯定会通过稳压管正向导通,为何不会出现-15mA的电流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yhf311|  楼主 | 2012-2-3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3楼,减小R2后,R2所在支路确实电流变大到30mA,但为啥后端电流会大于前端的电流呢!

3.png (37.69 KB )

3.pn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yhf311|  楼主 | 2012-2-3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11楼和16楼,难道不会通过D1导通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1
yhf311|  楼主 | 2012-2-3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20楼,其实该表的数值是在变的,会出现15mA到-15mA的跳动,我的理解是15mA是在电容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平均值,-15mA是放电过程中通过稳压管的电流平均值。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2
yhf311|  楼主 | 2012-2-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仪表测得是瞬时值,正负都有,最后平均下来符合是0这样一个结果,有关我在帖子中的电压波形,应该没有问题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3
yhf311|  楼主 | 2012-2-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出来的是瞬时值,瞬时电流这么多,有道理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4
yhf311|  楼主 | 2012-2-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电容和电阻并联后的干路电流,具体是啥时刻,按照一个周期来看,15mA应该是输入电压从波谷到波峰的一个阶段,此时电容充电,-15mA应该是从波峰到波谷这个阶段,此时电容通过两条回路放电,一条通过并联的电阻,另一条就是通过V1------D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yhf311|  楼主 | 2012-2-3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还是不理解,为啥会是15mA呢,按照我把负载电阻给位100欧姆后,测量负载电阻上的电流接近30mA,按道理这个电流应该是经过电容滤波后的值,是个平均值,平均值都这么大了,做为他源头的充电电流为何还是只有15mA,极度不明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yhf311|  楼主 | 2012-2-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hf311 于 2012-2-3 12:19 编辑

这个图应该可以解释了,充电期间,流过D2的电流有两部分,既有分别是表三和表四之和为15+30=45,接下来的放电期间,表三示数变为-15,而表四没变,此时流过D2的电流为-15+30=15,平均之下输出为0.5*(45+15)=30,这样解释,不知道合理不?

5.png (106.16 KB )

5.pn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yhf311|  楼主 | 2012-2-3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31楼忘记贴图了,已经补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yhf311|  楼主 | 2012-2-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额,暂且放放,待我再好好思考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9
yhf311|  楼主 | 2012-2-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使用探针后仿真,结果却是如T.JM前辈所说,测试点1的直流电流接近0,测试点2和测试点3之间的直流电流相同,在这个问题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就是电流的平均值,有效值和瞬时值之间的区分,最后还有一点疑问的地方就是电阻R1的作用,感觉这个电路去掉R1后也一样可以正常工作,难道R1存在的意义是在输入电源突然断开的情况,此时就不存在放电回路了

8.png (22.13 KB )

8.pn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0
yhf311|  楼主 | 2012-2-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44楼,以前就读过您的那个帖子,只能说那时候水平有限,似懂非懂,这次打算有时间再好好拜读下!
回46楼,那对于电源不断开的情况下,实际是还存在另一条放电路径的,此时R1存在的意义不是很大,只有在电源断开时,另一条放电路径开路,此时R1才体现他提供放电路径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

主题

1217

帖子

4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