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诞生于互联网时代,故与2G最大区分是从2G的话音业务为主,转向同时满足话音、视频和IP数据等多业务要求,也成为了首个实现移动宽带的制式,让移动终端开始随时随地胜任相当部分的桌面电脑的互联网应用。
3G标准制定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其中一个里程碑是1992年国际电联(ITU)下面的世界无线电管理大会(WARC,后改名WRC)召开的会议,此次会议上将2GHz附近频谱指定给3G使用;正如GSM一节中提到,频谱分配是统一标准的一个重要基础,故一般认为该会议标志着3G技术开发正式开始。该次大会分配的频谱为1885~2025以及2110~2200MHz共230MHz,最早开通3G服务的日本和欧洲都采用了该段频谱,故一般称其为IMT-2000的核心频谱。后续的WRC会议中,进一步将频谱扩展到698~960M、1.8GHz,2.3GHz以及2.6GHz等。频谱的不断丰富,也导致了做射频领域的小伙伴十多年来很多的工作就是扩带宽、扩频谱;同时手机为了适配全球市场,以及满足全球漫游,也需要适应各国或各运营商的众多频段,导致手机的射频前端设计越来越复杂。
ITU作为联合国的一个监管机构,在无线领域起着制定技术规范和协调全球标准的作用,其定义了满足ITU-R需求的移动通信技术为IMT(国际移动通信的缩写)家族,1996年提出3G为 IMT-2000,其中2000有三层意思,即2000年实现、工作频段为2000MHz频段和速率为2000kb/s。ITU在1997年7月发出征集3G无线传输技术(RTT)的通函,1998年6月前截止,共收到10种主流RTT提案,其中欧洲ETSI提了UMTS和DECT共2个,美国4个,韩国2个,日本1个,中国1个。10个提案中8个采用CDMA作为多址技术,2个TDMA,可见CDMA技术经过几年商用后,在业界获得最广泛的认可,当然也因此存在不同提案间融合以达到收敛标准数量的可能。
从10个提案的分布来看,除了韩国和中国两个新冒出玩家,总体格局上还是在延续2G的GSM阵营与CDMA阵营的欧美之争,其中日本的提案最终融合到欧洲的WCDMA。GSM阵营的最大优势是拥有巨大的存量用户市场和产业链;CDMA阵营虽然起步晚了,但CDMA相对TDMA频谱效率更高等技术优势得到普遍认,可并成为3G关键技术,故2G的CDMA往3G演进的路径比GSM更平滑,成本更低;而且高通手中把握着不少CDMA的底层专利,可作为与GSM阵营的谈判筹码。以下重点看看欧洲和美国的3G标准提案产生情况。
作为成功协调GSM标准的欧洲电信标准组织(ETSI),再次作为协调机构来统一欧洲意见并向ITU提交3G提案,并雄心勃勃的把3G技术统称之为UMTS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ETSI首先从欧洲众多提案中收敛到WCDMA,WTDMA,TD/CDMA,OFDMA以及ODMA五种多址技术方案,鉴于个别技术当时的实现难度大或实现成本高,例如OFDMA,虽然后来成为4G标准并获得巨大成功,但当时存在硬件要求过高问题,而且关键是业界对OFDM认识不足而不被重视,当然还与当时CDMA风头过猛有关。
ETSI在首轮投票过后,就形成了WCDMA与TD/CDMA两强的竞争,WCDMA虽然首轮获得更多票数支持但不足以取胜。这个竞争局面有点类似GSM时代,来自北欧的爱立信和诺基亚**一个更开放的、面向全球性的标准;欧洲大陆则以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倾向一个欧洲为主体的、偏区域性的、保守的标准。自然前者更容易获得类似Vodafone这种全球玩家的支持;与此同时,ETSI为获得更大全球影响力,宣布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制定3G标准,邀请了日本NTT DoCoMo、NEC等来自亚洲单位作为观察员加入,而日本的ARIB组织则更早地选择了WCDMA,从而给欧洲对WCDMA的选择也增加了砝码。至于TD/CDMA,虽然最终ETSI作为一个折中保留到标准中,并应用TDD频谱,但实际大部分物理层跟随WCDMA,而且不适合宏基*应用和独立建网,故更多视为FDD的室内或低移动微小区场景的补充,最终所建的商用网络不多。即使商用的TD/CDMA网也大多用于无线宽带接入,例如作为ADSL的替代选择,但随着WCDMA的HSPA版本推出,不少最终也关网。
由于ETSI在组织GSM标准上的成功,故欧洲的几大跨国运营商总体高度信任ETSI这个平台,故并没有积极参与到3G标准角力中,这点与中国移动或日本NTT DoCoMo等亚洲和美国运营商很大不同。结果3G标准基本变成了由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等欧洲设备商主导,导致在GSM向WCDMA演进中,对运营商的GSM投资的保护考虑权重不够,成为了后来建设中的一个争议点。不过也正因为WCDMA网络的继承性不强,WCDMA对GSM兼容的实质是提供双模切换,而并非空口技术的升级和延续。故后续运营商在3G的设备商选择上,无需过多考虑设备的延续性问题,即运营商对引入新设备供应商也更开放,无意中给了华为、中兴这些新进入者机会。
ETSI协调欧洲标准期间,高通也尝试申请加入ETSI,其一直希望引入CDMA2000与WCDMA间部分兼容性,以及一度希望WCDMA可以兼容2G的CDMA,表面上是保护CDMA的平滑演进,但实际是在该前提下,高通仍可以把持着关键CDMA专利。但GSM阵营对此很明确,就是欧洲标准中必须尽量地避开高通专利。ETSI首先以高通非欧洲公司拒绝了高通的加入,高通于是在欧洲注册了一个子公司加入,但ETSI是按照欧洲市场份额来划分投票权,导致高通子公司在ETSI并没有实质影响力。
美国方面,由于2G存在两种标准,其3G演进方案也不同,CDMA往CDMA2000演进,原2G的TDMA阵营则转投WCDMA。
其中CDMA2000由高通牵头,联合朗讯、摩托罗拉、北电等几个伙伴制定,向美国标准组织TIA向ITU递交3G提案。但事实上,在ITU向各国征求3G候选技术时,IS-95才刚取得规模商用成功,美国TR45标准委员会没有将很多精力放在第三代标准的研究上,而是正在努力完成IS-95B的标准,后在ITU的要求下,才匆忙在当年提出了CDMA2000标准。与此同时,韩国政府早期也加入CDMA阵营,在推动CDMA作为3G标准上也不遗余力,但如前述,韩国政府及其国内产业其实对高通霸权是有所担忧,故在3G标准选择上,并没有抗拒WCDMA。
从全球应用角度,选择统一的标准肯定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尤其对于运营商,统一的标准对降低运营成本,打造统一生态有很大好处。故ITU的目标是统一为一个全球性3G标准。但在ITU发出征集意见后,业界根据2G的势力范围,预期GSM与CDMA两大阵营分歧太大无法达成共识,故普遍预期最终至少存在2~3个3G标准,其中2个来自GSM和CDMA阵营,并预期最多再产生1个来自日本的。但这次以NTT DoCoMo带头的一众日本企业,被欧洲拉拢到WCDMA阵营,也由于WCDMA的空口技术中NTT Docomo贡献了部分标准,为日本设备商在3G中起步阶段占到一定先机。
而最终业界预期的两大阵营外的另一个3G标准,则意外地落到中国头上。结果是意料之外但其实又是情理之中,首先中国已经是全球重要移动通信市场,中国对两大标准阵营的取态,对日后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主流设备商都不想得罪中国;二来,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刚起步,故中国标准并不会对两大阵营构成实质威胁。
有上述的有利外部环境,同时中国内部高层有强烈的推中国标准意愿:中国移动通信产业在1G基本空白和2G艰难起步的现状,让中国政府和产业界明白到参与标准,研究标准,制定标准和推广标准的重要性,只有更多地拥有标准中的基础专利,才能真正占据产业高地,才能真正做强国内产业。但当时国内提出过自主标准的只有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科院,大唐集团前身)的SCDMA,故内部希望在SCDMA基础上满足ITU要求,并以此提出中国的标准。期间电科院为了获得国际支持,积极与国际电信设备巨头交流,但得到积极响应的只有西门子,后者对该标准表现出浓厚兴趣,并提出可以就其在欧洲被边缘化的TD/CDMA标准进行合作;最终结合电科院的智能天线、上行同步等技术,克服了TD/CDMA应用到宏蜂窝组网的不足,完成并推出TD-SCDMA。1998年6月29日,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的提交3G标准提案截止日的前一天,中国以电科院名义提交了TD-SCDMA标准提案。 单位需要多本通信,电子工程师职称证书挂资质,地区不限,能网查最好,欢迎联系,陈工 150-0759-9549-微同
1999年的ITU第18次会议上,最终确定了三大全球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并在2000年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
早期在标准的称谓上也有不同叫法,例如日本称WCDMA为FOMA;CDMA2000则是已注册商标名称,作为推荐到ITU的标准是需避免使用国家或公司背景的名称,故ITU上称为 IMT-2000 CDMA MC,但最终业界更倾向原有名称。
虽然确立WCDMA为全球标准之一,但全球存在多个WCDMA的提案版本,即使统一了框架但实现细节仍有不小区别,为了实现最大范围的全球兼容标准,建立一个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标准组织十分必要。3GPP正是在该背景下于1998年底成立,并致力UMTS的标准工作,各标准组织成员也将之前的3G研究工作移交到该组织讨论。发起成立3GPP的全球标准化组织包括欧洲ETSI,日本ARIB和TTC,韩国TTA,以及美国T1。一年后中国无线通信组织CWTS(现CCSA)也加入,并贡献了已提交ITU-R的TD-SCDMA技术。至此,3GPP从一个欧洲发起的组织,演变成一个全球性的标准组织。同时,GSM家族规范的维护和开发也由ETSI转到3GPP。
一个制式的标准化工作并非一次性或短期性工作,在制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仍会根据新的业务需求、技术发展作出新的兼容性扩充和升级。至于标准制定的运作,获得3GPP终身成就奖的华为万蕾博士这样评价3GPP:这是一个公正、透明、团结和技术性极强的组织。
3GPP也是一个透明和公开的组织,所有标准文档、会议记录、技术报告等都可以免费在其网站查阅;产业链的厂家可以申请成为3GPP的个体会员,可以提交提案,可以在大会发出自己声音,拥有理论上平等的参与权利,但话语权和投票权大小则由成员实力决定。程序上的公正,起码能维持了成员之间、甚至背后代表国家的各区域组织的公平博弈,毕竟标准之争就是利益之争。但基于成员实力的公开博弈背后,也难免会导致个别反而不利技术的负面效果,例如,小公司的提案即使有重大技术价值也不容易获得认可;有时会出现为了调和影响力较大的成员间的巨大分歧,而牺牲了部分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现的简洁性。但世上也没有完美的组织和规则,总体而言,3GPP组织的全球影响力获得广泛认可,以至于后续的4G和5G标准也延续由该组织制定。
3GPP成立1年后,高通为主体推动的3GPP2也成立,旨在建立从基于CDMA的2G演进到3G的标准。3GPP2的自立门户,主要是由于3GPP与高通的分歧导致。3GPP2内呈现高通一家独大,而且随着CDMA阵营在4G标准推广失败而最终解散。
至此IMT-2000 的家族有了两个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成员,3GPP 和 3GPP2。前者致力WCDMA和TD-SCDMA的标准化,CDMA2000标准则由后者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