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夜虫子 于 2020-12-18 10:09 编辑
编程算什么?这是我在一个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的,他在狗东上截的评论图。。。Tremble, 电工s!
当然,上边这个大概率是一种育儿方面变种的“凡尔赛文学”,看一看,乐一乐,没几个人会当真。
关于少儿编程,我是觉得,不反对个别人去尝试。人家张口闭口就能举出几个牛人的例子,谁谁谁从几岁开始就编程了,现在如何如何了。。。但,这里边可能有一个幸存者偏差问题。一个这样培养的天才下边,是多少平庸孩子的献祭?(这还不说天才在很多语境下等同于偏才甚至怪才,跟生活幸福更没有因果关系。。。)很多事情都可以重来,孩子的教育则不能。所以要三思,不要一窝蜂。
所谓的锻炼逻辑思维,编程应该有作用。但,很多人成为程序员,或者计算机从业者,是因为他们本身逻辑思维强,学习能力强,考上了大学,而且不少是好大学的相关专业(虽然你们抱怨工作这不好那不好,但这些专业的录取分数还是不低的。),然后毕业后从事了信息类专业的工作。虽然这行有很多让从业者不爽的方面,比如996,比如各种段子和偏见,但是不得不说:这一行的收入在全社会层面看还是中上的,很适合那些没什么家庭助力的人完成第一代的跃迁和积累的。说回来:很多人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强而进入了这一行,而不是从事了这一行而变得思维能力强了(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即使入了这一行,成就也不会太大。)。所以,这里边可能有一个因果逻辑倒置的嫌疑:程序员或者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本身就是社会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群体的聚集,他们在这一方面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行业要求对于他们是一个筛选作用,而不是造就作用。当然,入行之后,逻辑思维能力和工作之间肯定也会互相促进,但当初那逻辑思维能力的第一次推动从哪里来的?至少我们这一代人肯定不是从小玩编程长大的。这至少说明一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有很多。没有哪个是唯一的,也没有哪个是最强的,一切都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一窝蜂地往一条路上挤,更不要因此而多一个焦虑点(如今让家长焦虑的事情已经够多了。)。而从普遍意义上的育儿来说,显然是针对全社会的所有适龄儿童的,是没有筛选过的群体,应该以平均水平来作为一切思考的基准。
从机构的角度看,熙熙攘攘,利来利往,里边肯定有利益,所以他们会加力推广。只要不违法,并无可厚非。但作为家长,要有一个清醒认识,不要把道儿走偏了。在兴趣筛选阶段,报个班玩玩倒也无妨,但如果发现自己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确实不太强而且兴趣也不大,就不要逼孩子了,更不要焦虑,过度担心什么起跑线问题(哎呀,我孩子会不会比别人落后了,思维能力不行了,未来怎们办?)。(个人以为,起跑线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