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导线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组成结构

[复制链接]
330|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fhkj159|  楼主 | 2020-12-23 1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fhkj159 于 2020-12-23 10:07 编辑

#技术资源#      冬季输电线路覆冰主要受气温、相对湿度以及冷暖空气对流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在我国线路覆冰主要发生在西南区域,在西北、华中地区也会有小区域的覆冰现象。线路覆冰增加了导线的垂直荷载,当荷载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会造成倒塔、断线等严重的电力灾害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线路 覆冰的形成  :

      冷的雨滴降落到了温度低于0℃的物体上就形成雨凇(雨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如果是凝结在电线上,就会使电线覆冰。电线积冰可使电线受风面和振荡程度增大,当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还会产生跳头、扭转以致折断电线和压倒电杆,导致停电和通讯中断等事故。

 

影响电线覆冰的气象条件:

1 、环境温度

对覆冰的影响最明显。一般最易覆冰的温度为-1℃和-5℃ ,气温太低,过冷却水滴变成了雪花,形成不了导线覆冰,因此,严寒的北方地区冰害事故反而较南方的云、贵、湘、鄂等南方高湿度、水汽充分的地区轻。



2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的大小对导线覆冰影响甚大。湿度大,一般在85%以上,不仅较易引起导线覆冰,而且还易形成雨凇。南方覆冰最为频繁的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每逢严冬和初春季节,因阴雨连绵,空气湿度很高(90%以上),故导线极易覆冰,且多为雨凇。云南、贵州等高海拔地区,覆冰多为雾凇或混合凇。


3 、风速风向


由于风起着对云和水滴的输送作用,故对导线覆冰有重要影响。无风和微风时,有利于晶状雾凇的形成;风速较大时则有利于粒状雾凇的形成。几乎所有计算导线覆冰的模型都包含有风速这一主要因素,一般而言,风速越大(0~6m/s范围内),导线覆冰越快。而风向主要会对覆冰形状产生影响,当风向与导线垂直时,结冰会在迎风面上先生成,产生偏心覆冰,而当风向与导线平行时,则容易产生均匀覆冰。



4 过冷却水滴大小

水滴直径越大,碰撞物体冻结过程中,其潜热释放缓慢,反之,则冻结迅速。导致形成覆冰的特征有很大差异。雨凇覆冰时,过冷却水滴直径大,约在10~40μm之间,中值体积水滴直径为25μm左右,是毛毛细雨;

雾凇覆冰时,水滴直径在1~20μm之间,中值体积水滴直径为10μm左右;

而对于混合凇,其水滴直径在5~35μm之间,中值体积直径为15~18μm。


影响电线覆冰的地形及地理环境:


覆冰与山脉走向、坡向和分水岭等因素也有明显关系,在山区电线受地形及地理的影响更为严重。在受风条件比较好的突出地形,如山顶、垭口、风道和迎风坡,以及空气水份较充足的江河、湖泊、水库和云雾环绕的山腰、山顶等处都是极易夜冰的地点,而且其覆冰程度也比较严重。我国具有典型的微气象、微地形覆冰特征,常见的微气象覆冰地形主要有垭口型、高山分水岭型、水气增大型、地形抬升型、峡谷风道型。


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工作原理



FH-9007型 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系统通过数据采集采集现场的拉力数据、倾角数据、微气象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方式把这些数据传输到后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屏幕看到现场的环境数据。

监控中心通过客户端实时对各个监控点进行浏览观察现场情况,根据传送回来的微气象数据、拉力数据、倾角数据等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发现情况异常,即可立刻做出应急处理,保障高压线路的安全运行。


产品特点


Ø 通信方式灵活,支持4G网络;

Ø 采用工业摄像机,支持H.264压缩方式,码流数据率低;

Ø 提供一路RS485接口,可实现远程变焦、调向、预置位设置等云台控制功能;

Ø 具有断线自动连接功能;

Ø 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安装维护方便;

Ø 为工业级产品,采用防水金属外壳,抗电磁干扰,适用于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

Ø 系统采用低功耗设计,采用动态电源管理策略以满足节电要求;

Ø 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输电线路状态监测装置通用技术规范》(Q / GDW 242 – 2010)。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

主题

51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