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申请原创# @21小跑堂 @21小跑堂 @21小跑堂 [/url] 平时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父母教育孩子,“你不要跑那边去”,“不要用手碰那里”,“不要吃冰淇淋”,“不要这样做”......诸如此类的“不要XXX”,往往说完之后,孩子照常跑那边去,照常去碰那里,照常吵着要吃冰淇淋,照常那样做,照常做“XXX”。 然后父母会歇斯底里地“我都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就不听说呢?”一把老父亲、老母亲的辛酸泪啊!仰天长啸,为什么啊? 那是因为大脑的潜意识只认肯定语句,对于否定句里的否定词识别时直接忽略,默认后面的内容。 啥??? 意思就是,比如说,我现在对你说“你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你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你不要想粉色的大象?”哎!说你呢,跟你说不要想粉色的大象,你怎么回事?哈哈哈,是不是你满脑子在想粉色的大象?原理就是这样的,明白了吧。 搞清楚原理,再回归正题,搞定家里小神兽。 依然潜意识只认肯定句,那么咱们就换个说法不就行了。 “你不要跑那边去”--换成“你往这边跑,这边安全”。 “不要用手碰那里”--换成“手离那里远一点”。 “不要吃冰淇淋”--换成“吃冰淇淋会让你拉肚子,我们换苹果,好吗?” “不要这样做”--换成“我们换一种做法,你看这样做,是不是更合适?” 我们感受下后面的语句,你如果是孩子,在语气上是不是更缓和,更容易接受,同时你大脑的潜意识接受到的是肯定、清晰的指令,执行起来就更容易了。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因为你的惯性思维和惯性语言在那里,遇事说不定就忘记这个规则了,出口就是“你不要老是这样”。快说,是不是? 噗呲,既然已经告诉你这个定律了,还送你一头粉色的大象提醒你吧! 可以买个粉色的大象挂饰或者玩偶放家里,时刻提醒自己这条规律。不是玩笑,这在心理学中叫“心锚”,(当妈不容易,为了家里神兽,除了拼命工作为孩子挣奶粉钱,还得学点心理学搞定孩子。)看到这个刺激物,你就很容易想起与之相关的反应,说肯定句,最好是简短的肯定句,这样孩子听到执行起来才能往咱们要的方向走。 好了,今天的育儿分享就这么简单,标题就是原理,你中招没?欢迎回家用完后回帖交流下这头粉色的大象。
|
心理学太深奥了
还真有粉色的大象啊 哈哈 还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