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er_zu 于 2021-3-11 11:19 编辑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它拥有的那些人类目前还远远赶不上的“黑科技”,让我们清醒认识到自己那点三脚猫的“功夫”还差的很远。它给人类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努力提升自己的科技,让我们的生产产品的过程更加精细化,努力缩小“产业链”的规模,比如能使用最基本、最原始的材料:沙子,土壤,水,空气...等,在一个很小规模的“工厂”(甚至是设备)里,生产出像手机这样的产品,而且所产生的附加产物还是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东西,而不是某种在自然条件下很难稳定存在的“污染物”。
另一方面,自从“狂人”马一龙(埃隆.马斯克)提出他宏伟的星际移民设想之后,类似上面提到的“技术”发展方向也是必须的,因为初期移民者要想独立生存,不依赖外在补给,就要想方设法缩小产业规模,能建立一个很小即可独立运作的自给自足系统。
这种科技发展的方向似乎会导致“逆全球化”:更加独立的产业不需要大规模的产业协作。就像一棵树在自我生长的时候,通过太阳提供的能源,对最原始,最基本的材料做“加工”产生各种果实,并且释放出氧气或者水分。在这样的复杂“制造”过程中,它对一棵远在美国的大树是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它只需要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有合适的温度,水分,大气和阳光即可。未来的产业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也会渐渐淡化这种跨地区的相互依赖,但是这种“逆全球化”的背后是知识的更加“全球化”,以及信息传递本身固有的低成本化(相对于实体物质的物流过程)。
现有技术中,类似“3D打印”,应该算是朝着这个方向的一种非常初级的尝试。未来,纳米技术似乎将为“精细化”制造提供了一个实现的方向,对类似碳元素的纳米加工可以生产出很多之前没有的材料,也可以替代现存的材料,这些材料之前大多用自然界很难存在的元素或者化合物制造,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有害”的副产物。分子级别的加工处理或许是新产业革命的导火索,处理大分子的化学方法和处理更原子级别构建的物理(+化学)方法将是技术的核心。前者诸如模拟有机分子的化学方法,逐步向类似光合作用和其它生物内部的作用看齐;后者就像各种碳基材料如石墨烯等的制备。
能源的获取也尽量摆脱超级规模的电网系统,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周围环境所提供的能源进行产品的生产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太阳能的利用不仅仅是节能的问题,也是起到了缩小系统规模的作用,系统很方便被“部署”和运作。这又有点像自然界植物的“生产”活动了。
我觉得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应该是这样的,从最基本,最原始的自然界材料中,以最短的生产链,最小的协作系统,生产出我们需要的各种产品,包括比目前最复杂,最精细的机械或者电子产品要求更高的产品。
从这些想法出发,我认为现在的做法是不对的,一味通过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动的规模,然后依靠规模和分工降低成本。这种做法持续了几千年,让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也给人类的继续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马一龙星际移民的想法的确是一个必然的出路,但是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而且它本身要求生产方式需要作出上述改变。我们现在对经济形势过于依赖,所以目前也只能继续刺激消费,但是长远来看转变是必须的,而且越早越好。这些行动的唯一障碍就是目前没有形成共识,让人类觉得这是必须的,而且越快行动越好。
或者:
|
我总结一下: 我认为未来十五年,纳米技术,生物科技,机器人,以及以上技术支持的太空产业将成为发展中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产业规模即将突破地球范围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