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两只袜子 于 2021-8-31 15:34 编辑
1.1、USB数据传输方法 数据在USB线里传送是由低位到高位发送的。 USB采用不归零取反来传输数据,当传输线上的差分数据输入0时就取反,输入1时就保持原值,为了确保信号发送的准确性,当在USB总线上发送一个包时,传输设备就要进行位插入操作(即在数据流中每连续6个1后就插入一个0),从而强迫NRZI码发生变化。这些是由专门硬件处理的。
1.2、数据格式 USB数据是由二进制数字串构成的,首先数字串构成域(有七种),域再构成包,包再构成事务(IN、OUT、SETUP),事务最后构成传输(中断传输、并行传输、批量传输和控制传输)。下面介绍一下域、包和事务。
1.2.1、域
域是USB数据最小的单位,由若干位组成(多少位由具体的域决定),域可分为七个类型: 1、同步域(SYNC)
所有的USB包都由SYNC开始,高速包的SYNC宽度为32bit,全速/低速包的SYNC段度为8Bit。实际接收到的SYNC长度由于USB HUB的关系,可能会小于该值。八位的值固定为0000 0001,用于本地时钟与输入同步。 2、标识域(PID)
由四位标识符 + 四位标识符反码构成,表明包的类型和格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这里可以计算出,USB的标识码有16种。USB2.0使用了十六种标识码,标识码的作用是用来说明包的属性的,标识码是和包联系在一起的,标识码分别有以下十六种: 令牌包 : 0x01:输出(OUT)启动一个方向为主机到设备的传输,并包含了设备地址和标号。 0x09:输入(IN) 启动一个方向为设备到主机的传输,并包含了设备地址和标号。 0x05:帧起始(SOF)表示一个帧的开始,并且包含了相应的帧号。 0x0d:设置(SETUP)启动一个控制传输,用于主机对设备的初始化。 数据包 : 0x03:偶数据包(DATA0)。 0x0b:奇数据包(DATA1)。 握手包: 0x02:确认接收到无误的数据包(ACK)。 0x0a:无效,接收(发送)端正在忙而无法接收(发送)信息。 0x0e:错误,端点被禁止或不支持控制管道请求。 特殊包0x0C前导,用于启动下行端口的低速设备的数据传输。 3、地址域(ADDR):七位地址,代表了设备在主机上的地址,地址000 0000被命名为零地址,是任何设备第一次连接到主机时,在被主机配置、枚举前的默认地址,由此可以知道为什么一个USB主机只能接127个设备的原因。 4、端点域(ENDP),四位,由此可知一个USB设备端点数量最大为16个。 5、帧号域(FRAM),11位,每一个帧都有一个特定的帧号,帧号域最大容量0x800,对于同步传输有重要意义。 6、数据域(DATA):长度为0~1023字节,在不同的传输类型中,数据域的长度各不相同,但必须为整数个字节的长度。 7、校验域(CRC):对令牌包和数据包中非PID域进行校验的一种方法,crc校验在通讯中应用很泛,是一种很好的校验方法,CRC码的除法是模2运算,不同于10进制中的除法。
1.2.2、包
USB数据包的格式如下:
1、令牌包
分为输入包、输出包、设置包和帧起始包(注意这里的输入包是用于设置输入命令的,输出包是用来设置输出命令的,而不是放数据的)其中输入包、输出包和设置包的格式都是一样的:
SYNC + PID + ADDR + ENDP + CRC5(五位的校验码)
帧起始包的格式:
SYNC + PID + 11位FRAM + CRC5(五位的校验码)
2、数据包
分为DATA0包和DATA1包,当USB发送数据的时候,如果一次发送的数据长度大于相应端点的容量时,就需要把数据包分为好几个包,分批发送,DATA0包和DATA1包交替发送,即如果第一个数据包是DATA0,那第二个数据包就是DATA1。但也有例外情况,在同步传输中(四类传输类型中之一),所有的数据包都是为DATA0,格式如下:
SYNC + PID + 0~1023字节 + CRC16
3、握手包
结构最为简单的包,格式如下:
SYNC + PID
握手包包括 ACK、NAK、STALL以及NYET 四种,其中 ACK 表示肯定的应答,成功的数据传输。NAK 表示否定的应答,失败的数据传输,要求重新传输。STALL表示功能错误或端点被设置了STALL属性。NYET表示尚未准备好,要求等待。
1.2.3、事务 分别有IN、OUT和SETUP三大事务,每一种事务都由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三个阶段构成,这里用阶段的意思是因为这些包的发送是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的,事务的三个阶段如下:
1、令牌包阶段:启动一个输入、输出或设置的事务。 2、数据包阶段:按输入、输出发送相应的数据。 3、握手包阶段:返回数据接收情况,在同步传输的IN和OUT事务中没有这个阶段,这是比较特殊的。 事务的三种类型如下(以下按三个阶段来说明一个事务):
1、 IN事务: 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IN的输入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往主机发送数据; 数据包阶段——设备根据情况会作出三种反应(要注意:数据包阶段也不总是传送数据的,根据传输情况还会提前进入握手包阶段)。 1) 设备端点正常:设备往主机里面发出数据包(DATA0与DATA1交替); 2) 设备正在忙:无法往主机发出数据包就发送NAK无效包,IN事务提前结束,到了下一个IN事务才继续; 3) 相应设备端点被禁止:发送错误包STALL包,事务也就提前结束了,总线进入空闲状态。 握手包阶段——主机正确接收到数据之后就会向设备发送ACK包。
2、 OUT事务: 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OUT的输出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接收数据; 数据包阶段——比较简单,就是主机会往设备送数据,DATA0与DATA1交替 握手包阶段——设备根据情况会作出三种反应 1) 设备端点接收正确,设备给主机返回ACK,通知主机可以发送新的数据,如果数据包发生了CRC校验错误,将不返回任何握手信息; 2) 设备正在忙,无法给主机返回ACK,就发送NAK无效包,通知主机再次发送数据; 3) 相应设备端点被禁止,发送错误包STALL包,事务提前结束,总线直接进入空闲状态。 3、SETUT事务: 令牌包阶段——主机发送一个PID为SETUP的输出包给设备,通知设备要接收数据; 数据包阶段——比较简单,就是主机往设备送数据,注意,这里只有一个固定为8个字节的DATA0包,这8个字节的内容就是标准的USB设备请求命令,详见2.4。 握手包阶段——设备接收到主机的命令信息后,返回ACK,此后总线进入空闲状态,并准备下一个传输(在SETUP事务后通常是一个IN或OUT事务构成的传输)。
1.3、标准的USB设备请求命令 标准的USB设备请求命令是用在控制传输中的“初始设置步骤”里的数据包阶段(即DATA0,由八个字节构成)。命令共有11个,大小都是8个字节,具有相同的结构,由5个字段构成(字段是标准请求命令的数据部分),结构如下(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字节数,首字母bm,b,w分别表示位图、字节,双字节): bmRequestType(1) + bRequest(1) + wvalue(2) + wIndex(2) + wLength(2) 各字段的意义如下:
1、bmRequestType:D7D6D5D4D3D2D1D0 D7=0主机到设备 =1设备到主机; D6D5=00标准请求命令 =01 类请求命令 =10用户定义的命令 =11保留值 D4D3D2D1D0=00000 接收者为设备 =00001 接收者为接口 =00010 接收者为端点 =00011 接收者为其他接收者 =其他 其他值保留
2、bRequest:请求命令代码,在标准的USB命令中,每一个命令都定义了编号,编号的值就为字段的值,编号与命令名称如下(要注意这里的命令代码要与其他字段结合使用,可以说命令代码是标准请求命令代码的核心,正是因为这些命令代码而决定了11个USB标准请求命令): GET_STATUS:用来返回特定接收者的状态; CLEAR_FEATURE:用来清除或禁止接收者的某些特性; SET_FEATURE:用来启用或激活命令接收者的某些特性; SET_ADDRESS:用来给设备分配地址; GET_DEscriptOR:用于主机获取设备的特定描述符; SET_DEscriptOR:修改设备中有关的描述符,或者增加新的描述符; GET_CONFIGURAtiON:用于主机获取设备当前设备的配置值(注同上面的不同); SET_CONFIGURATION:用于主机指示设备采用的要求的配置; GET_INTERFACE:用于获取当前某个接口描述符编号; SET_INTERFACE:用于主机要求设备用某个描述符来描述接口; SYNCH_FRAME:用于设备设置和报告一个端点的同步帧;
控制传输是USB的重心,而这11个命令是控制传输的重心,所以这11个命令是重中之重。 1、设备描述符 3、字符描述符 5、端点描述符
上面的描述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个设备只有一个设备描述符,而一个设备描述符可以包含多个配置描述符,而一个配置描述符可以包含多个接口描述符,一个接口使用了几个端点,就有几个端点描述符。这些描述符是用一定的字段构成的,分别如下说明:
1、设备描述符
- struct _DEVICE_DEscriptOR_STRUCT
- {
- BYTE bLength; //设备描述符的字节数大小,为0x12
- BYTE bDescriptorType; //描述符类型编号,为0x01
- WORD bcdUSB; //USB版本号
- BYTE bDeviceClass; //USB分配的设备类代码,0x01~0xfe为标准设备类,0xff为厂商自定义类型
- //0x00不是在设备描述符中定义的,如HID
- BYTE bDeviceSubClass; //usb分配的子类代码,同上,值由USB规定和分配的
- BYTE bDeviceProtocl; //USB分配的设备协议代码,同上
- BYTE bMaxPacketSize0; //端点0的最大包的大小
- WORD idVendor; //厂商编号
- WORD idProduct; //产品编号
- WORD bcdDevice; //设备出厂编号
- BYTE iManufacturer; //描述厂商字符串的索引
- BYTE iProduct; //描述产品字符串的索引
- BYTE iSerialNumber; //描述设备序列号字符串的索引
- BYTE bNumConfiguration; //可能的配置数量
- }
复制代码
2、配置描述符
- struct _CONFIGURATION_DEscriptOR_STRUCT
- {
- BYTE bLength; //设备描述符的字节数大小,为0x12
- BYTE bDescriptorType; //描述符类型编号,为0x01
- WORD wTotalLength; //配置所返回的所有数量的大小
- BYTE bNumInterface; //此配置所支持的接口数量
- BYTE bConfigurationVale; //Set_Configuration命令需要的参数值
- BYTE iConfiguration; //描述该配置的字符串的索引值
- BYTE bmAttribute; //供电模式的选择
- BYTE MaxPower; //设备从总线提取的最大电流
- }
复制代码
3、字符描述符
- struct _STRING_DEscriptOR_STRUCT
- {
- BYTE bLength; //设备描述符的字节数大小,为0x12
- BYTE bDescriptorType; //描述符类型编号,为0x01
- BYTE SomeDescriptor[36]; //UNICODE编码的字符串
- }
复制代码
4、接口描述符
- struct _INTERFACE_DEscriptOR_STRUCT
- {
- BYTE bLength; //设备描述符的字节数大小,为0x12
- BYTE bDescriptorType; //描述符类型编号,为0x01
- BYTE bInterfaceNunber; //接口的编号
- BYTE bAlternateSetting;//备用的接口描述符编号
- BYTE bNumEndpoints; //该接口使用端点数,不包括端点0
- BYTE bInterfaceClass; //接口类型
- BYTE bInterfaceSubClass;//接口子类型
- BYTE bInterfaceProtocol;//接口所遵循的协议
- BYTE iInterface; //描述该接口的字符串索引值
- }
复制代码
5、端点描述符
- struct _ENDPOIN_DEscriptOR_STRUCT
- {
- BYTE bLength; //设备描述符的字节数大小,为0x12
- BYTE bDescriptorType; //描述符类型编号,为0x01
- BYTE bEndpointAddress; //端点地址及输入输出属性
- BYTE bmAttribute; //端点的传输类型属性
- WORD wMaxPacketSize; //端点收、发最大包的大小
- BYTE bInterval; //主机查询端点的时间间隔
- }
复制代码
USB的数据格式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了解USB协议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