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月14日电(记者王井怀、刘惟真)14日凌晨消息,天津第二轮全员筛查,共检出44例阳性感染者,均来自集中隔离点或封控管控区。相较于“一筛”,“二筛”的检测效率大幅提升,获得市民频频点赞。在一个常住人口约1400万人的超大城市,这样的速度,除了得益于更科学高效的组织协调外,还不得不提及被基层人员称为“加速器”的检测新系统。
一线防疫人员在使用新系统扫描群众身份*(受访者供图)
11日中午,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副高级工程师卢静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为“二筛”搭建新的核酸检测信息化系统。要求一是“百姓操作少,有序不断档”,二是24小时内必须完成。
接到任务后,一个三四十人的攻关团队立刻组建起来。技术团队参考其他地方同类系统,慎重选型,最终选择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系统加以改善提升。
团队成员、技术人员黄盛祥直言,新系统为了增强安全性,涉及一系列的硬件资源调配、软硬件环境配置、基础平台初始化等流程,“正常情况下没有10天完不成”。
为此,整个团队通宵作战,服务器调配、虚拟机配置、基础环境搭建,组织一线采集人员培训等等,多头并举,同步推进,各类资源随时听从攻关团队调配。
当晚,所有人员都住在办公室中。这个团队平均年龄30多岁,不少人是初为父母。“7岁的孩子给我电话,一直问妈妈几点回家。”卢静说,只能哄孩子几句,然后挂掉电话。
新系统的搭建快速推进,技术团队反复进行功能测试和压力测试。“这点很重要,没有压力测试,系统可能会崩掉。”黄盛祥说,经过反复的参数调优,最终经过压力测试,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好支撑。
12日,“二筛”新系统准时上线。市民无须再提前登记个人信息,只需拿着身份*,让采样人员用手机App扫一扫,核对确认后就能顺利完成登记。
“这次操作方法简单明白,我们上手快,省去了现场引导操作的环节,节省了大家排队的时间。”宝坻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纪宝生在“二筛”前一天晚上11点参加了视频培训,“操作模式跟平时用的微信差不多,自己下个App,十几分钟就能学会”。
红桥区大成雅苑检测点的一名工作人员感觉新系统确实快了不少。“信息录入随拍随走,平均五秒一个!”
同时,新系统还实现了开箱、开管、封管、封箱、转运、接收、检测、结果上传等全流程的信息化。
“在与时间赛跑的关键时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提升检测科学性、精准性,对于进一步摸清疫情风险底数、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李磊说。
工作量好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