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也不都是铁饭碗
985名校毕业生,拥有就业优先选择权,往往率先透露出潮流的转向。
清华毕业生“七成前往体制内”,一则就业消息引发议论。有声音认为,以清华为代表的985毕业生,近年来倾向“体制内”就业。
不过,以清华为代表的“毕业生七成进体制”的说法较为笼统和表面。进一步明晰发现,这与人们固定印象中的“铁饭碗”,其实并不全然相通。
声音
日前,清华大学发布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近七成进入体制内”的说法不胫而走。
清华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其中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8%、30.3%、23.8%,合计69.9%。
北大此次未披露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相关信息,不过可以参考2019年的就业质量报告。
当年北大校本部共有2822名毕业生签订三方协议,其中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比49.79%,去国有企业的占比27.14%。
目前公布报告的其它985高校,上海交大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以及部队的毕业生比例为50.05%,厦大毕业生的比例接近60%……
另据软科统计的部分985高校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多数高校签约就业毕业生中进入“体制”(不含国企)的比例,在三四成左右。
有声音认为,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叠加疫情影响,促使不少高校毕业生甚至名校生,都有了“进体制”的求稳定想法。
因为在众多高校毕业生中,以清北为代表的985名校生的就业去向,很能代表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倾向。985毕业生就业选择的自由度更大,更能按内心的想法去选择工作。
根据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对2021届毕业生求职过程与结果的抽样调查,直接就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平均获得的工作录用通知分别为2.22个、3.69个和3.28个。
名校生人人手中多个offer,对于就业的选择,大可以用脚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