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的说法是,读了书才能找到工作,有了工作才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全家。可是,对于那些不愁钱的人来说,他们就不用读书了吗?
由此可见,读书和找工作赚钱并不能直接划等号。读书的意义,远远不只是找工作赚钱。
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更深刻的意义呢?
《文心雕龙》第一篇中有一句话,很直接地把这个道理给讲明白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这句话中有三个核心概念:道、圣、文。
首先看看这三个概念的含义:道,在这里指的是客观规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学者科学家从自然和人类社会中总结出来的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其实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
也就是说,道,等同于我们现在要学习的内容。
圣,在古代指伟大的人物,现在我们不妨简单地理解为学者和科学家,甚至包括学校的老师。
文,当然指**,**的集合体就是书,读书,指的就是学习具体的**。
这三者是什么关系呢?圣研究道,将道用文字表述出来,就是**。
简单的说,经典的**,其实就是经过提炼和整理之后的“道”。从道家学说来看,道是浑然一体、是无形的。但再怎么无形,老子不也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吗?由此可见,道是可以描述、可以分解的。也就是说“道”是有形的。
《文心雕龙》说: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
意思是说,只要是有形式,有形体的东西,都可以用**表述。反过来,**表述的就是自然的规律。
因为有圣人将“道”写成**,因此道才得以延续;后世的圣人,看前世的圣人的**,就能明白前世的道,也就是所谓“圣因文而明道”。
圣人明白地道是客观规律,是科学知识。
这里讲的是圣人可以明道、可以写道,可以传道。但他做这些事情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呢?其目的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掌握“道”的规律,要让所有的人都明道。
那么,人为什么要明道呢?
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群体中。群体生活就必须依照群体生活的法则和规律。忽视或者不明白群体的法则和规律,就会被群体抛弃,就会被孤立。
有一句话说:个人无法改变环境,只能努力的适应环境。适应环境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白环境的规律和法则,这个规律和法则,就是我们必须读书学习的内容。
人间之道,依靠圣人写书来延续,圣人写的书,供普通人来阅读学习,普通人学了之后,就能依道而行,进而能在社会上赢得财富、名誉和地位。
不读书,不明道,不懂圣人之言,仅仅凭借一己之力,能做什么?
所以,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
进一步说,要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还必须读一样的书。否则,你读的书和别人读的书不一样,你所明白的道和别人明白地道不一样,那就会各行其道。各行其道也没有错,关键在于,如果每一个人都有坚守自己的所谓“道”,那就是错的。你自己坚守的那个道,即使不是全社会公认的,最起码也应该被一个大的群体认同,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而群体的整体倾向,又必然是和自然规律相契合的。完全不能和自然契合的群体,就会消亡,这就是适者生存的道理。
所以读书是必须的,至于读什么书,读多少书,那在于你的志向,在于你要融入什么群体。整体来说,书读得越多,对“道”的理解就越全面,能取得的成就也就越大。反之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