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D2013 于 2022-4-21 21:24 编辑
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都有着两个相似的背景。。。
一位学者说:“一个阶层固化、无法反映个人意愿和能力的社会不能算是理想社会。”
以该学者的标准,我们的社会还真谈不上什么理想社会,因为在最基础的教育领域,阶级固化的问题就相当严峻。
能上清华北大的孩子,都有着相似的背景:家境良好、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能上名校的寒门子弟凤毛麟角。大部分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要么早早辍学打工、要么勉强上个技校出来还是打工。
并非是底层家庭的孩子天生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所在的社会阶层促使他们难以形成向上、自律的习惯,他们的父母大都是体力劳动者,空闲时间最想做的事情不过是放松、看电视。
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从小在这种以短暂麻痹性娱乐为主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首先在学习习惯上就拼不过家境良好的孩子。
高考状元熊轩昂的一段话可以说是毫不掩饰的说出了真相。他的原话是: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那种,在大城市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
不错,父母的眼界格局、创造的资源环境以及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占据优势,在综合能力上同样也让底层家庭出生的孩子望尘莫及。
现阶段社会阶级已经趋于固化,没有知识改变不了命-运,但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知识同样也改变不了命-运。
在这种境况之下底层孩子该怎么办?出生时所处的阶层不好就只能认命吗?当然不是,阶级是由人组成的,而人一定有弱点,那些弱点汇集成的缺口就是你上升的渠道。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观察到这些缺口的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