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看什么产品,这个产品的研发周期和产出时间,目标客户的回款时间,项目能收回投资的周期。
以前有个老板,投资1E,20名技术人员,研发一套石油仪器,结果样机一直有问题,钱花光了,人也来来去去,最后只好借钱,融资,稀释股份,目前老板自己都对公司没了话语权——他也是无奈啊。
还有个朋友,克隆国外的一种仪器,他的仪器有市场先机,用户协议采购价格在每套800W(每套硬成本只有100W),前提是要你自己研发并通过现场实验——用户只要成熟的产品,而且他的付款周期至少是3年,国企不差钱,但他们这个系统出了问题,欠了30多个E,没钱付给你。这样说来,投资方至少要准备五年的零回报,如果一个公司没有收入,能挺过五年的多吗?目前他的公司,股东五个人,遇到了资金问题,这是他们几个当初建立公司时绝对没有想到的。
从一个技术的萌芽到推向市场的过程是非常漫长和残酷的,那是实打实的真功夫,不是在这东拉西扯的假把式。从当前国内的情况看,公司的运行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一般公司的寿命从之前的三年半降到了两年半,这些垮掉的公司不是说自己不努力,可能多半是跨在了现金流断裂。
均衡考虑吧,看这个投资人是否对公司的市场、目标客户有前瞻和推动力,如果没有,仅仅就是傻有钱,那你们就别做了。三个技术人员,即使做出来产品,你们也做不了市场,还是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