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发牢骚——统计电阻方法

[复制链接]
楼主: gregy_cn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这个社会就是缺这样人才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GavinZ| | 2012-4-22 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avinZ 于 2012-4-22 22:21 编辑
说个事,大家可别拍我,但是确实真的。

我们公司有个产品是模拟电路做的一个电流过载保护器,因为是模拟电路做的,加之电路做的很简单,一个互感器,几片运放全部搞定,精度也能保证,工程师看装板子的空间还很大, ...
291355171 发表于 2012-4-21 15:04

我更倾向于上面这位兄弟说的。

楼主的做事风格的确非常让人赞赏。上周末就看到这个帖子了,可惜概率论早已忘干净,也无法证明楼主的结论。

看到楼主的论述,我有个疑问:楼主的公式是不是应该建立在“每颗电阻的产生都为独立互不相关事件”的前提下才成立?

我不是制造电阻的,不敢确定存在那样的前提!楼主是电阻制造商吗?或者你跟制造商确认过吗?

我还有个关键的疑问:楼主你确定电阻的误差分布绝对服从“高斯分布”吗?还是你“主观认为”它是高斯分布?  如果不是高斯分布,那么你的证明就是错误的。

尽管你说“你见过通过电阻串联减小误差的用法”,但我认为仍然存在这样的可能——那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如果服从高斯分布,我又有一个疑问:在若干1% 100ohm里,按照你的前提,假设99%的概率,阻值在[99,101]之间,也就是说每100颗电阻,很可能出现一个98ohm的电阻(精度成了2%),这看上去,真的很难让人接受!

所以,从这样的情感出发,我还是不相信楼主得出的结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lymex| | 2012-4-22 22:15 | 只看该作者
统计电阻的确可以提高分压比的性能。

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Wavetek用在其7001-10V电压基准里面的,这个基准具有非常高的性能,比如温漂<0.02ppm/K,而且是非恒温的:




我2007年2月份手工做了个10V电压基准,其7转10部分也用了统计电阻:




后来做了一种7V转10V的基准板,用7k金属箔电阻做统计:





不过,楼主在15楼的几个数据和计算有些问题:

1、Vishay Z箔电阻的长期漂移已经改成6年2ppm了。

2、并联电阻10个0.1%、10k后,是0.0316%,不是1%。

3、串联电阻10个0.1%、10k后,是0.0316%,不是0.01%。

总之,N个同阻值电阻无论串联或并联(或者等权重混联),其离散(或标准差)都会变为1/N^0.5。特别的,100个离散为1%电阻串联(或并联,或者等权重混联)后,会成为0.1%的。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lymex| | 2012-4-22 22:36 | 只看该作者
我更倾向于上面这位兄弟说的。

楼主的做事风格的确非常让人赞赏。上周末就看到这个帖子了,可惜概率论早已忘干净,也无法证明楼主的结论。

看到楼主的论述,我有个疑问:楼主的公式是不是应该建立在“每颗电阻的产生都为独立互不相关事件”的前提下才成立? ...
GavinZ 发表于 2012-4-22 21:44

楼主的结论有问题,我的帖子已经说了,但借这个问题说点相关的。
统计电阻分为分压电阻用途和绝对电阻用途两类,前者由于分压的性质,抵消了非独立性影响,因此最为有用。
但是,的确有绝对单独使用统计电阻的,比如著名的Fluke 742A-1欧标准电阻,里面就用了20个20欧的做并联(实际上是20个20.01欧再加上一个补偿电阻)。这样,非独立性的影响就显露出来,只能用补偿电阻最后调整。但这种统计电阻的作用,是互相温漂补偿、减少单个电阻功耗,也可以降低长期漂移的不确定性,因为任何单个电阻的改变,只体现在最终电阻的1/20。所以,统计法仍然是有用的。

742A-1.jpg (62.04 KB )

742A-1.jpg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wheavy| | 2012-4-23 00:31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牛人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gregy_cn|  楼主 | 2012-4-23 09: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ymex。
因为有实物设备支持,所以我觉得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另能否请教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尤其是计算的方案或方法类的,谢谢你了。
最近正在设计年基础精度为10ppm的数控电流基准源(0~±500mA),感觉没有电阻能用了,倍感压力。
以前曾经做过50ppm的,那时候至少使用电阻的方案还是可行的。因此我想采用统计电阻的方法——这样原来的东西还能用。但是苦于资料少,自己算了一下,感觉有问题。看到lymex的东西我又有信心了,所以想请教大家,让大家给看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xfgood3872| | 2012-4-23 10:43 | 只看该作者
好好看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lymex| | 2012-4-23 11: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lymex。
因为有实物设备支持,所以我觉得你的结论是正确的。
另能否请教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尤其是计算的方案或方法类的,谢谢你了。
最近正在设计年基础精度为10ppm的数控电流基准源(0~±500mA),感觉没有电阻 ...
gregy_cn 发表于 2012-4-23 09:56

10ppm的0.5A数控电源,感觉的确比较难,但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10ppm是包含了温漂、噪声、短期稳定度或中期稳定度(比如3个月),那还问题不大,但年稳也要做到10ppm,那就非要有非常好的电阻了。
方案上有几点供参考:
1、可以分档,比如0.05A到0.5A为一档,甚至再分细一些,0.05A以下也根据分辨要求分档。
2、每一档采用高精度的四线电流采样电阻,尤其是包含0.5A的这一档,最为关键
3、由于0.5A的采样电阻阻值比较小,因此不宜采用串联的方法,否则引线电阻无法消除,引线是铜的,温漂很大。当然,可以采用并联的方法
4、0.5A的采样电阻需要较大功率的,这样才能得到较高的采样电压。否则电压低,噪声、热电动势等影响就很大。功率余量大也使得温升小、温漂小。
5、0.5A的采样电阻,可以考虑选择VHP4Z、VPR247Z这种大功率金封电阻。如果对老化要求不高也可以采用VCS331Z等。如果这种电阻还不能满足要求,那唯一一个办法,就是用大量的Vishay金属箔电阻进行并联了,如果需要这方面的例子我可以继续提供。
6、电压基准、ADC、分压电阻等关键部分,也要满足<10ppm的要求并留有余量。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manbo789| | 2012-4-23 19:2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下面的帖子里有其他一些前辈的观点,仅供参考,
https://bbs.21ic.com/icview-125692-1-1.html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GavinZ| | 2012-4-23 21:40 | 只看该作者
我大概看了楼上推荐的帖子。

我觉得我想的没错。楼主基于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特性进行了计算,这个前提应该是错误的。

lymex提供的实例,并不能从概率角度证明电阻串并联是因为各个电阻的离散型、非相关性、正态分布等。

反而看上去更像是因为“各个电阻的特性(如温漂、阻值误差)是相关的、相似的”,所以串并联带来了更好的精度。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gregy_cn|  楼主 | 2012-4-23 2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regy_cn 于 2012-4-23 22:43 编辑

29# lymex

谢谢lymex。
我们产品规格书规定了4档位,其中50mA和500mA档精度为10ppm,0.5mA和5mA档精度未作要求(如果大功率部分精度好了,这两个量程自然更好)。
我的统计电阻应用不是在采样电阻部分。而是在7V基准转4.096V部分,这个部分要求是年基础精度2ppm,但是这样的指标在试制阶段就发现有些低了,毕竟其它部分也不省油。
小功率0.5mA和5mA档位使用Vishay金属箔电阻做为采样电阻。
50mA和500mA档位使用直接电流比较原理,通过磁平衡方式和0.5mA或5mA档位进行比较及调节。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lymex| | 2012-4-24 00:2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使用电流比较原理,那当然好。
4.096V要求年稳2ppm,指标很高。除了7V基准本身要好外,的确可以考虑用统计电阻做分压了。不过,另外一种分压方式,是定做VHD200。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gregy_cn|  楼主 | 2012-4-24 13:0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谢谢大家!
同时希望大家能把理论计算帮我补补,也希望大家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计算,有分歧才有进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lymex| | 2012-4-24 17: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ymex 于 2012-4-24 17:41 编辑


T3.gif (26.33 KB )

T3.gif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autopccopy| | 2012-4-26 17:51 | 只看该作者
老大现身说法了。。。 :)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qfggg| | 2012-4-26 21:56 | 只看该作者
向lz学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zch_genius| | 2012-4-28 08:20 | 只看该作者
从系统可靠性讲,增加其元器件个数相应的增加了失效率,应该选用更稳定的器件,还是不放心可以对来料进行筛选。
而楼主提到的这些,供应商应该做过可靠性试验验证,达到了浴盆之底,已经处于稳定态势。这些东西元器件供应商更应该考虑和保证。至于5%和1%的会有不同的工艺过程或流水线操作?我倒听说是从百分之五筛出来的1%。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zch_genius| | 2012-4-28 08:24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就是精度温漂等与你所选用的电阻用料等有关,多花钱好办事。
上述均属个人看法,请不吝指正。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yushiqian2012| | 2012-4-30 08:0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victory: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chengfei21| | 2012-5-2 21:46 | 只看该作者
也有一些地方将多个基准源并联起来使用,为了降低噪声和漂移,道理是一样的,但如果追求成本的话就不可取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