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那些选择不交社保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1065|3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tpgf|  楼主 | 2023-8-15 0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公布了2023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海以12183元的缴费基数和7310元的基数下限高居全国第一,这也意味着,如果一个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人想交社保,不管收入多少,都得负担至少2558.5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费用。




社保,本来是给每个人托底的保障。有全职工作的人通常不会为社保烦恼,单位会承担大部分费用,然而,一旦失去工作,社保就需要花费精力和金钱才能继续维持。有人采取各种方式,挂靠、办理灵活就业,甚至自己开个公司,而现在,随着全国各地社保基数连年上涨,没有固定工作的人们,身上的负担又要加重。




为此,许多暂时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和自由职业者,开始权衡交社保到底有没有用,对于他们来说,退休还很遥远,社保最大的作用是和这个城市的连接——买房、买车,过上稳定的生活,社保都是一个基础。而现在,他们觉得,这个连接,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文 | 曹婷婷




编辑 | 赵磊




运营 | 栗子




社保涨了




冉冉今年24岁,工作了两年,有10万存款。6月份,她裸辞了,想给自己一个gap year,体验一下自己喜欢的生活。




一番盘算后,存款还是够用一年的。但没了工作,社保也会跟着断,好在5月初,上海放开了灵活就业的户籍要求,她可以以灵活就业的身份自己交社保,每个月2282元,一年两万七千多,她把这笔钱预留了出来。




计划赶不上变化。7月1日,上海社保基数提高,灵活就业者每个月需要缴纳2558.5元。多出近三百块,都快赶上上海的最低工资标准了,这让她犹豫起来。“太高了,以后我不在上海长期发展的话,其实也不是必须在上海交社保。”在上海交一年社保,意味着存款会缩水三成,最终,她选择回家乡安徽交社保,每月只要1200多元。




在上海,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单位,又想交社保,那2558.5元将是每个月的固定开支,再算上两千元的房租、一两千元的餐饮和其他开支,6000元,是一个基础的生活成本。而在上海,有大约300万灵活就业人员,分布在网约送餐、快递物流、家政保洁、建筑装潢、网络电商等行业,大部分灵活就业者的月收入都不高,也就六七千元,而且并不稳定。




因此,即便灵活就业也可以自己交社保,很多打零工的人,也没有考虑在上海交社保或在上海退休,赚一些钱回老家,是更普遍的想法。根据上海市人保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全市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536万人,而在七普数据里,上海常住人口2487万,0-14岁非劳动人口243万,再除去在校大学生55万人、交了城乡居民保险的近100万人和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没有养老金的老人,在上海可能仍有四五百万的劳动人口并没有参与社保。




根据上海人保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上海社保参保人数已经出现下滑趋势,3月末比去年末减少10万人,5月份放开外地户籍灵活就业参保后,6月末回升了3万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未来会不会留在上海,对社保也犹豫起来。没有固定工作的,更是非常佛系,有钱就交,没钱就不交,管不了那么多,社保一涨价,就更不想交了。




27岁的上海人蔡旻旻,最近几个月正在全职备考专升本。备考间隙,她在奶茶店兼职,一周去三天,每个月能赚七八百块,勉强够生活开支。蔡旻旻的社保已经断缴一个多月了,考试在10月底结束,她准备找到下一份工作再尝试能否补缴。她听说,断缴社保可能影响以后的养老金数额,但因为社保“太贵了”,几乎是她目前打零工月收入的三倍,没有犹豫就断缴了。




而25岁的内蒙人金昊,两年前大学毕业带着两万块钱来到上海,一直以零工为生。幸好大学时在家里要求下,考下了建筑行业证书,遇到项目,他去公司挂靠一阵,能交上几个月社保,没项目时,社保就中断。他不追求连续缴纳社保,因为压根儿没考虑过在上海买房买车的事情。









年轻人们还有很多选择,但对于已经交了很多年的中年人来说,即便突然没有了固定工作,也不能轻易断缴社保,沉没成本太高了,只能选择继续“熬”。




收到社保局寄来的信函时,徐文禾感觉,失业中年人的焦虑又糊一层。信里头提示她,7月起社保基数提高了。“这笔逐渐增加的硬成本啊,为了养老却不得不交。”




徐文禾今年38岁,年初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算起来,她的社保已经缴够了15年,可以享受在上海的退休待遇。但徐文禾不放心,她决定交满20年。她担心等到自己退休时,年限还可能延长。这种不安全感来自父辈的经历。徐文禾的父亲户口从农村转到城市后,开始缴纳城市社保,等到快满六十岁,才发现缴纳年限不够,只好一次性补缴了好几年的社保。




如果还能找到工作,许多中年人不会优先考虑办理灵活就业。原本,徐文禾想着,等处理完家事,自己还要回归职场,她先在朋友的公司做了代缴,保证社保的连续性。等到五月,又决定生二胎,她判断自己往后很难再找到工作,才转成了灵活就业。




和徐文禾一样,35岁的陈怡,交社保已经13年,准备再自己交两年,至少凑够15年。今年四月,她从行政岗位上被裁员。因为找不到工作,为了医保不断缴,她只能办理了灵活就业。




对于突然失业的中年人来说,多出两千多元的社保支出,生活的负重又增加了,他们也不知道,下一份工作能不能找到,什么时候找到,相比社保,找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









不稳定的工作




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往往就不用担心社保的问题,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年轻人天然不稳定,容易跳来跳去,而中年人,则随时背负着失业的风险。




2021年,冉冉大学还没毕业,就进了这家公司实习。那时,因为“一体化管理”,她也被卷入公司的加班风气中。早上九点打卡上班,下班卡到能赶上地铁末班车为止,能延则延。最麻烦的是,公司规定一个项目组要一起下班,冉冉的时间常常耗费在等待组员的过程中。不加班的日子又都在出差,最久的一次,她在外地待了三四个月,每天的生活只剩下办公室、食堂、酒店三点一线。




冉冉是安徽人,地理位置的接近,让上海成为一线城市中,最顺理成章的选择。初来上海,陆家嘴的繁华也触动过她,但在相册里留下的光鲜很快就消散了。单程通勤超过1小时,“路上的繁华是一种与我无关的繁华”。




工作不止占据了她全部的时间,也开始侵蚀她的身体。有几次熬夜,心脏开始出现针扎一样的刺痛感。有一回在公司,她忍不住和熟悉的同事们抱怨,“加班太久了,心脏不舒服”。结果领导说了句,“正常,熬夜就会这样”,轻飘飘地回应盖住了心脏疼痛的恐慌。而领导自己也有类似症状,冉冉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但她知道,“这个环境把病态的事情当成正常,那只能说环境本身是病态的”。




想离职的念头越积越沉,直到今年3月,一次大面积返工,让她下定决心。“我不想一直等,我不可能***二十多岁,还是想试试有生命气息的生活。”





陈怡原本没想过办理灵活就业。那是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她是待了七年的老员工。年初,领导曾经提醒她,今年会有裁员。“最后一天”来得很快,公司对所有处于哺乳期和休产假的员工进行了梳理,分别进行谈话协商。陈怡考虑,“过了哺乳期,保不准公司还会有下一波裁员,可能马上也轮到我。”她没有选择留下,拿了**个月的赔偿,离开了公司。




早早拿赔偿走人,也是想抓住金三银四,迅速找到下家入职。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找工作的难度仍然超出了陈怡想象,面试基本没有到过第二轮。还有一些刺痛她的对话会反复发生:




“孩子多大?”




“1岁,我们家三个老人带孩子,完全不用**心孩子的问题。”




对方会追问:“这种情况下你能接受加班吗?”




陈怡明白,对方这么问,已经表明了公司可能工作量特别大。她只好降低找工作的标准,也开始投递前台等岗位,但连简历关都过不去,“对方觉得太资深了,超出条件”。




没办法,陈怡只能考虑转行。她去一家中介机构当起了兼职,每租售出一套房,就能获得提成。虽然目前只成交了一单。但这成为了她的新事业,兼职不需要坐班,她仍然每天准时出现在公司。




也有很多人主动选择灵活就业。在上海的自由职业者中,年轻群体越来越多。摄影师、撰稿人、画师,算是薪酬偏高的工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工资并不一定比在公司少太多。但风险也很明显:接单量并不稳定。




金昊是模特,主要接一些淘宝商演、展会等活动。他明显感觉到,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了。以往,他每个月平均能拿到1万左右的工资,但现在错过一单,就可能一两个月没有收入。光景好的时候,他的日程表上,未来几个月都被提前预约了。到了今年,朝不保夕的不安感越来越强,开始出现空档现象。




工作机会缩减的同时,竞争对象也变多了。刚入行时,遇到活动招募模特,10个人里头选5个。到最近,变成了50个人中选5个。一些奢侈品活动,被选中的难度会更大。今年三月,宝格丽展会选模特,100个人中选出8个。候选人要经历三道关卡,先筛选个人资料,再线上面试选出20个,最后线下定最终的八个名额。金昊被卡在线上面试,错失了1000块钱一天,持续40天的大单。




除了订单量不稳定,灵活就业者还需要自己承担所有的经营风险。




艾影今年26岁,在决定成为一位自由摄影师前,她待过两家公司,最后实在不想上班,“坐在那里很占用自己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创造力”。因为喜欢摄影,理工科专业出身的她,转行到摄影。为了抵抗风险,她同时还在网上做家居博主,也接一些运营工作。她觉得自己属于幸运的那类,刚转行,就有朋友帮忙介绍客户,她也顺利得到了第一波客户的认可。




但一旦遇到变量,就可能意味着没有收入。去年初,她和男友在上海市区租了一间工作室,每个月房租一万五,押一付三,几乎搭进去了两人全部积蓄。结果遇到疫情,关门两个月,那期间没有任何收入,只能靠父母支持生活。




租下工作室后,两人注册了一个公司,社保虽然是以公司的形式交,但也是自己出,涨价后一个月5700块钱,还增加了许多开公司的隐形成本。




在不稳定的状态下,人本身都是随波逐流,交不交社保,也变成一件随缘的事情。









断开与城市的连接




社保是最基本的生存保障,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对医保的需求还不紧迫,退休又太过遥远,更多时候,社保只是一种与城市的连接,与买房买车、子女入学绑定,是他们在当地建立起稳定生活的基础。也有很多年轻人,他们早早就判断出,留下的可能性渺茫,对于社保也没有执念,有些人甚至想办法尽量少交乃至不交社保,**现在拿到手里的钱更多一些。




刚开始工作,和公司的前辈聊过几次,冉冉就明白,留在上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昂贵的房价,以及积分落户的艰难,都不是能轻易跨越的屏障。




像冉冉这样,金昊也知道自己早晚有离开上海的一天。社保并不影响他对于工作的选择,只有眼下的收入才能决定**走向。为了给自己留下撤出上海的退路,他决定找一份全职工作。今年六月,他进了一家广告公司当HR。




在上海,没有工作的人们,想和城市建立起最基础的联系,可以通过灵活就业的形式交社保,但只能交养老保险和医保,且不能单独交其中一项。这意味着,如果不在上海退休,按照上海的标准缴纳养老金,最终并不能领取同等标准的退休金。




对于来上海短暂停留的年轻人而言,既然提前放弃了留在这里的想象。最让他们在意的,只有医保。但随着社保压力上涨,一些自由职业者秉承“小病看得起,大病无所谓”的心态,彻底放弃社保,与城市连接的脐带一旦断裂,逃离成为一件随时发生的大概率事件。




虽然是上海本地人,蔡旻旻未来也考虑离开上海了。原因无他,主要是“上海房价太贵”。她甚至考虑过把户口迁到房价更便宜的城市。现在,社保涨价让她的这个想法更牢固了。




只有摆脱零工状态,全职为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工作,收入达到稳定状态的自由职业者,才不用忧愁社保。但这样的人,在上海也并不算多。




36岁的宋葳蕤是自由撰稿人。她曾经在杂志社工作了六七年,因着兴趣,转成了自由撰稿,以灵活就业方式缴纳社保已经四年多了。




但她几乎从来没考虑过社保涨价的问题。对于未来能不能拿到养老金,社保是否又涨价了,宋葳蕤也没有太关注。她保留着不那么“现实”的理想,觉得在“乐观又焦躁又矛盾又绷紧了状态下,更重要的是保留现在这一刻”。说这句话时,窗外即将飘起大雨,风穿过窗隙一点点推到她的脸上,“我不知道能不能拿到养老金,但是我如果现在就去这样思考,我每一天怎么办”。




宋葳蕤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真正关心的部分,也得益于她拥有的现实基础。前两年,她撰稿月收入平均有两万左右,今年,她加入了新的项目。丈夫有比较稳定的工作,作为上海本地人,他们没有房贷,也没有养孩子的费用。生活开支保持着良性循环。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陈怡曾经想过,要不要申请领失业金,这样每个月不仅省下了2558元的社保,还能领到2000多块钱,一进一出能有近5000元,但为了确保缴费年限,她还是放弃了。




不过,继续交下去,过几年也可以享受当地的“4050”政策,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时,没有单位交社保的灵活就业者,可以申请并参加国家给予的社会保险补贴。




这个月底,冉冉在上海的房子就到租期了。这两个月,她先完成了职业领域的一门考试,给以后回归职场做准备。接下来,她准备从上海出发,前往四川的雪山,以义工的形式换取住宿,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决定离职后,最后一次出差,冉冉拍下人来人往的高铁站。即将迎接渴望已久的自由,那一刻,她觉得自己“特别想哭”。她期待奔向人生旷野的这一年,“有很多困难也没关系,穷一点也没关系”。至于退休和养老,仍然是遥远的事物。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LED2013 2023-8-18 19:08 回复TA
所有的生活压力,都是人祸 
cooldog123pp 2023-8-16 08:23 回复TA
正常啊,交不起 当然不交啊,下一顿在哪里都不知道呢,还指望退休? 
沙发
happypcb| | 2023-8-15 15:54 | 只看该作者
至于退休和养老,仍然是遥远的事物。现在的年轻人,当下都顾不过来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zlf1208| | 2023-8-15 16:43 | 只看该作者
绝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是不在意社保的,因为离退休还很遥远,便不把社保当回事,其实大错特错。我去年退休了,去人社局办手续的时候才明白,退休金的计算虽然很复杂,但是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大家一想就明白了:

        退休金 = 本人账户余额 x 系数

这个系数是人社局算的,咱们搞不清楚也没有必要去搞清楚,账户余额就是个人每个月缴费的累计值,从公式可以看出,账户余额决定了每个人退休金的高低。

我很后悔年轻时交少了,虽然我的退休金跟同时退休的同事比是最高的,但是如果年轻时多交一点,退休金会更高,而我比同事退休金高是因为退休前5年,我的工资比同时高,此前,大家都是按照最低标准交的,缴费年限长,最终就是账户余额高,缴费年限长,计算的系数还会大。

我的同事退休金比我少一千,另一个早二年退休的同事,因为缴费年限少了几年,退休金比我少二千五,

所以奉劝大家尽可能交,尽可能多交,尽可能长时间交。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zlf1208 2023-8-18 09:01 回复TA
@SPR—— :反过来说,如果你在外地工作,退休后户口落在上海,是不是就享受上海的标准呢? 
zlf1208 2023-8-18 08:44 回复TA
@SPR—— :这个我不清楚,我是私企退休的,退休以后,所有的人事关系全部转移到户口所在的辖区,辖区内有专门管理退休人员的部门,今后,所有政策都通过辖区来执行的。按照这个套路,你如果转回老家,我猜测很有可能就是按照当地的政策来执行的。如果退休后你在上海有个户口的落脚点,是不是就能够享受上海的标准呢? 
SPR—— 2023-8-17 16:57 回复TA
这个退休金会因为城市不同不一样吗?我听说在要按退休回去的城市标准。那意思是如果在上海交的,退休回老家,享受不到上海的高标准咯? 
地板
sleepybear| | 2023-8-16 0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leepybear 于 2023-8-16 09:08 编辑

个人理解:
首先,社保,它是“保险”。是保险,就不可能保证每个人“回本”,不要把它当成理财。
其次,社保保的什么?我觉得是保的社会稳定。怎么说呢。。。前几天看到个什么“拿铁效应”,说的是一天喝一杯拿铁多少钱,一个月多少钱,一年多少钱,十年多少钱……总之时间积累下来,是个大数。问题是,如果一个一天一杯拿铁的人把这杯拿铁换成白开水,他真的就能省下那么多钱吗?真不见得。绝大多数人恐怕是会把拿铁的钱换成奶茶、肥宅快乐水,正餐多加一个鸡腿(然后再花钱减肥),或者其他消费,也省不下。同理,不交社保,有人会算经济账了:到了退休,我能多出多少多少钱来养老、支配。问题是,你真的能省下来吗?有的人一个月多个几百块钱,也就多喝两顿大酒的事儿。有的人手里钱多点,可能也就一年多旅游一次的事儿。不排除有人真的非常自律,能按照那些算账的那样把钱攒下来,可真做到的又有几人?即便你不缴社保,且理财功力了得,到了退休,给自己攒了一大笔钱。可那些没攒钱的人到时候如果手里没有积蓄,会躺在家里等死吗?你是攒了钱,可说句难听的,你的那些钱最后给谁花还不一定呢,可能也就差一闷棍的事儿。所以我说,社保终究保的是社会稳定。起码那些喝大酒、好游乐的人到了退休的时候还有一笔吃饭的钱,社会能好一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点的养老环境。当然,如果没等咱们退休,金字塔就崩了,那就啥也甭说了,个人顾个人,看命吧。但那时候,钱多点少点(都是工薪阶层,应该多不到马云那个级别吧?),能有多大区别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5
神奇号| | 2023-8-16 09:16 | 只看该作者
年轻人不傻。
2050年后5亿老人以上,养老金没钱了。
现在的出生率,30年后年轻人养不起老人,老人得自己养自己。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神奇号 2023-8-17 09:07 回复TA
@zlf1208 : 没有年轻人交钱,养老金从何而来? 你自己看看已经重度老龄化的社会老人是怎么养老的。 退休就破产、80岁干苦力,日本打工人到底拿什么养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971920461545652&wfr=spider&for=pc 
zlf1208 2023-8-16 17:37 回复TA
看看10楼吧,人家是明白人。 
6
e_007| | 2023-8-16 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e_007 于 2023-8-16 09:56 编辑

....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7
mbutterfly| | 2023-8-16 10:54 | 只看该作者
不能没有 ,也别过多指望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空心菜25 2023-8-16 14:25 回复TA
+1 
8
芯美力| | 2023-8-16 11:46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9
ezcui| | 2023-8-16 12:50 | 只看该作者
最不合理的当属那双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0
delin17| | 2023-8-16 16:33 | 只看该作者
只是给所谓的独媒体忽悠的,社保、医保;只要政府不倒台;基本生活费、基本医疗是肯定会满足的。
如果政府出问题,你存的现金不也一样无意义。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sleepybear 2023-8-16 18:43 回复TA
@zlf1208 :网上有的人是装傻,或者干脆是别有用心带节奏的。还有一些人是只会算眼前的能算清的小账,算不了看不见的大账,但又总得算点啥以表示自己“不傻”。想起前几年P2P高峰的时候,有些人在网上算这个理财高零点几那个低零点几,一问本金,也就万八千最多小几万。。。有那操心的时间和心思,把专业搞好了不比啥都强?但专业对他们来太难了,比算小账难。 
zlf1208 2023-8-16 17:35 回复TA
你是明白人!我很奇怪,怎么就有那么多人就是不明白! 
11
coody| | 2023-8-16 17: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pgf 于 2023-8-23 09:35 编辑

我交社保,是为了有医保。那些不交社保的,很潇洒,一旦上医院,全自费,傻眼了,然后搞各种众筹。

题外话:多年以前曾经有一对年轻夫妻租住做邻居,周末都开车去玩,月光族,很潇洒,还经常嘲笑我们60、70年代的抓住哪几个钱舍不得花。
没两年,生了个娃,经常炫耀给娃的东东都很高档。
有一次娃病了,医院要交6000元,居然拿不出来,向邻居借,邻居说:我那几个钱舍不得花也没剩几个,哪有钱借给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zlf1208 2023-8-16 17:43 回复TA
很多人以为好日会永久持续下去的,养老离他们有太远,顾不上。实际是缺乏远见,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2
jlc317| | 2023-8-16 21:04 | 只看该作者
神奇号 发表于 2023-8-16 09:16
年轻人不傻。
2050年后5亿老人以上,养老金没钱了。
现在的出生率,30年后年轻人养不起老人,老人得自己养 ...

靠开足马力多生N宝来养老?远水近渴不如丰产机器人!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神奇号 2023-8-17 08:58 回复TA
好主意,但30年后能研发出满足功能的机器人是未知数。 
13
wangshujun| | 2023-8-17 0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pgf 于 2023-8-23 09:34 编辑

社保的设计是所有人缴纳社保,高工资的补贴低工资的
另外:
一、在货币快速贬值的条件下,怎么算都是亏的,不如实物投资回报高
二、养老金设计的时候实在平均年龄65左右做的测算,现在肯定无法持续,所以要提高退休年龄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违约
三、医保有必要,但是如果不是医保医疗价格也不会这么高,医保极大的推进了医疗资源的事实垄断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sleepybear 2023-8-21 15:42 回复TA
您说的“医疗资源的事实垄断”指的是什么?是指的提供方一边的垄断?还是说享受一方的某些人的垄断?那么,取个反,不垄断的应该是啥样? 
14
jlc317| | 2023-8-17 10:33 | 只看该作者
ezcui 发表于 2023-8-16 12:50
最不合理的当属那双轨

双轨乱难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5
LED2013| | 2023-8-18 1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pgf 于 2023-8-23 09:34 编辑

如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不捆绑销售,谁会去交金,想想都觉得压力大,没钱只能不交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6
LED2013| | 2023-8-18 19:10 | 只看该作者
wangshujun 发表于 2023-8-17 08:44
社保的设计是所有人缴纳社保,高工资的补贴低工资的
另外:
一、在货币快速贬值的条件下,怎么算都是亏的, ...

不是吧,为啥我一直都觉得,是低工资在补贴高工资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7
jlc317| | 2023-8-19 15:31 | 只看该作者
LED2013 发表于 2023-8-18 19:10
不是吧,为啥我一直都觉得,是低工资在补贴高工资呢

为此双轨必割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18
tpgf|  楼主 | 2023-8-23 09:3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觉得主要是 都不知道将来老了能不能有相应的回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08

主题

16232

帖子

16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