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 are not eligible to vote!
- Enter you age:
- 12
- You are not eligible to vote!
- Enter you age:
- 18
- You are eligible to vote!
为什么不受待见
二十几年前,当计算机编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时,程序流程是由 “GOTO” 语句来控制。
该类语句允许程序员对当前代码行断行,而直接进入另一个不同的代码段。
列表 1 为简单的示例。
编程语言终究开始引入了函数的概念,即允许程序对代码进行断行。
如果已经完成,不再使用 goto 语句来表示代码的断行。
函数调用后,函数将回到下一条指令。列表2 为示例。
这一做法改善了程序结构,提高了可读性。自此,这被视为编写程序的正确方法。
只要看到或想到 goto 语句,就会让软件工程师退缩,产生本能的厌恶。
在 wikipedia 上的解释就是;
GOTO语句一直是批评和争论的目标,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使用GOTO语句使程序的可读性变差,甚至成为不可维护的「面条代码」。
随着[color=var(--weui-LINK)][url=]结构化编程[/url]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计算机科学家得出结论,即程序应当总是使用被称为「结构化」控制流程的命令,以及 if-then-else 语句来替代 GOTO。
甚至在今天,许多程序风格编码标准禁止使用 GOTO 语句。
也有不少人为 GOTO 语句辩护,他们认为只要加以限制地使用 GOTO 语句不会导致低质量的代码,并且在许多编程语言中,一些功能难以在不使用 GOTO 语句的情况下实现。
比如有限状态机的实现、跳出嵌套循环以及异常处理等等。
大概最著名的对于 GOTO 的批评是艾兹格·迪杰斯特拉(Edsger Wybe Dijkstra)在1968年的一篇名为《GOTO陈述有害轮》的论文。
迪杰斯特拉认为不加限制地使用GOTO语句应当从高级语言中废止,因为它使分析和验证程序正确性(特别是涉及循环)的任务变得复杂。
另外一种观点出现在高德纳的Structured Programming with go to Statements [3]中,文章分析了许多常见编程任务,然后发现其中的一些使用GOTO将得到最理想的结构。
限制GOTO
许多语言,如 C 语言和 Java,提供了相关的控制流语句,如 break 和 continue,它们都是有效地被限制的 goto 语句。
它们的作用是无条件跳转,但是只能够跳到循环块结束的位置——继续进入下一循环(continue)或者结束循环(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