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当寻隐者不遇 遇到 卖炭翁

[复制链接]
238|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丙丁先生|  楼主 | 2024-4-27 1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丙丁先生 于 2024-4-27 13:22 编辑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属于他的《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原文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首诗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诗中描绘了一位在南山中劳作的卖炭老人形象,他的生活艰辛、遭遇悲惨,而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当时“宫市”腐败的写照。诗人以个别事例展现了普遍状况,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鞭挞和抨击,同时也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当寻隐者不遇》和《卖炭翁》是唐代诗人贾岛、白居易的作品。

《当寻隐者不遇》是一首描绘诗人前往拜访一位隐居者,但未能遇见的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的尊敬之情。

而《卖炭翁》则是白居易的作品,它描写了一个卖炭老人的生活场景,并通过这一场景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虽然两首诗的作者、背景和主题都不相同,但它们都展现了唐代诗歌中对于人物和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4

主题

651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