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行业资讯]

如何才能在当下市场立足长远

[复制链接]
1290|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种菜娃娃|  楼主 | 2024-7-23 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种菜娃娃 于 2024-7-24 09:53 编辑

想必半导体从业者最近都被某大厂裁员消息刷屏了,说没有一点心慌那是不可能的
事件回顾:
据爆料国内EDA公司“芯华章”已开始裁员,据称裁员比例高达 50%,并且第一批裁员已经谈话。另有认证信息为“芯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网友还爆料称,裁员“不止 50%,软件部裁员接近 60%”。对此,芯华章内部人士回应称:公司确实有在战略收缩,但是人员优化比例有限,裁员 50% 的说法是谣言。
消息听听就好,真假我们不做判断,但有些事情还是值得深思的。
类似的裁员,出此下策还不是因为行业市场份额有限。入不敷出也不是经营者愿意看到的。究其根本,我有如下两种看法,纯属闲扯
首先技术挑战是摆在国产厂商一大难题
据了解,对进口EDA软件的依赖是中国半导体价值链中的脆弱性之一,同时在光刻机领域也存在硬件瓶颈。目前,美国的技术制裁涵盖了EDA的硬件和软件方面。华盛顿在2022年8月首次限制了中国对这项技术的访问,当时禁止了GAA架构的EDA软件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出口。这对中国芯片制造商采用如3纳米节点等更先进的工艺以及高性能计算或AI芯片的开发提出了长期挑战。
但是国内掌握EDA技术的进展缓慢。三大外国供应商共控制了中国约70%的EDA市场,而北京的Empyrean Technology是最大的中国玩家,市场份额仅为7%。

其次迎着发展潮流诞生的新兴企业,产品未经多年打磨,时间一长势必会跌落神坛。
这点我是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的,如果我是客户。我潜意识里必然会选择有盈利、有持续经营能力的“老油条”。而不是赶热点创业的后起之秀。
毕竟入行早、产品经过多年打磨的供应商更省事省心。当然这不是绝对,在大环境下还是有很多后期之秀还是凭借技术优势,收获广大客户认可。

给RISC-V发展带来的启发
哈哈,言归正传。举一反三,由此经验回归版块主题。
大环境下的发展优势
因为RISC-V是免许可的,允许任何人使用该架构开发硬件,甚至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定制指令集。由此变少了很多技术屏障。由于早的 RISC-V 处理器往往是简单的微控制器,因此该架构长期以来一直与深度嵌入式技术相关,尤其是在物联网领域,并且在预测期内直至 2030 年,RISC-V 将继续在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今年RISC-V在Arm地盘上攻城拔寨的势头丝毫未减。根据年初RISC-V国际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报告,2024年RISC-V在MCU市场的渗透率或将超过4%,该预测为国内热火朝天的RISC-V又添了一把火
国内厂商面临的挑战
自研内核最大的问题是生态建设成本太高。就拿MCU行业举例,对于常规MCU企业,单打独斗无异于飞蛾扑火,即使有意抱团,玩家不够,攒不起局,游戏也就无从开始。RISC-V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凭借开源的架构规范,吸引IP供应商、芯片设计企业、方案商和终端客户入局,将生态建设的成本分散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最终在Arm的铜墙铁壁上凿出了一个窟窿。

另一方面,内核供应商的激烈竞争,虽让MCU设计企业稍有便宜可占,长远看却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运气差选择了实力较弱的供应商,未来供应商盈利能力衰退,内核研发与开发工具的维护必然迟滞,牵连芯片竞争力下降暂且不谈,一旦研发停摆,MCU设计企业就不得不面临更换供应商的问题,成本和风险远超前期收益。
所以一些研发能力较强的MCU设计企业也对自研自用RISC-V内核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例如,南京沁恒的CH32V、CH32L、CH32X系列,以及上海海思的Hi3065H等,都使用了自研的RISC-V内核。

如上信息及资料部分引用于如下:供参考,侵权请联系删除
公众号《芯视觉》——文章:本土MCU产业:RISC-V与Arm交锋的正面战场
公众号《维科网人工智能》——文章:
国产EDA大厂芯华章裁员?回应来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

主题

12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