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Facebook 的核心价值---先圈后点杀

[复制链接]
1298|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sfpxfpcfp|  楼主 | 2012-5-27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acebook 的核心价值---先圈后点杀昨天,谷歌 CEO 佩奇在接受采访时指责 Facebook「绑架用户」(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5/22/google-ceo-larry-page-charlie-rose_n_1535683.html)。其实他是一阵见血地指出了 Facebook 的核心价值。


Facebook 不仅是一个网站、一个社交网络、一个开放平台,还是一个家园。一旦成为了家园,其权力和影响力就无法简单衡量。所以我们说,没有办法简单估值、所以我们劝哪怕长远看好 Facebook 的投资者也该远离IPO(http://xueqiu.com/9255413612/21817623)。

但我们应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事。老规矩,还是从产品和货币化两个角度。

圈用户:用户关系沉淀和虚拟资产抵押

Facebook 早期投资人 Yuri Milner 说过一句有趣的话,「(Facebook)是史上最大的网站(Web site),大到你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把它称作网站了」;当时 Facebook 上还只有5亿用户。现在它的用户已经接近9亿。9亿什么概念?0.75个印度,3个美国,7个墨西哥。

人口众多(规模庞大,并且还在不停扩张),只是 Facebook 成为网络家园的第一步。第二步,是 Facebook 的东西极其易用。中国投资者也许可以联想一下腾讯的QQ空间,其覆盖的人群是从小学生到已为人父母的中年人,Facebook 在国外也差不多是这个状况。虽然 Facebook 产品更新频率非常高(广告主经常抱怨他们过于频繁地调整规则),但使用核心功能的门槛依然是极低的──会打字,会传图,就能开始使用 Facebook 。第三步,最重要的一步,不仅你在 Facebook 上,你的朋友家人同事也都在上面,他们跟你互动、成为你 news feed 的一部分。

于是,用户非常简单地就在 Facebook 上沉淀了大量碎片化信息(news feed)──今天吃了啥、明天准备吃啥、后天准备跟谁吃点啥,诸如此类;这就叫个人虚拟资产沉淀。更妙的是你不是在独白,时不时还有人来和你互动──今天喜欢(Like)了你吃的、明天分享了你吃过的、后天评论一下你打算跟谁去吃点啥的这个计划,诸如此类;这就叫用户关系沉淀(在 Facebook ,他们管这叫 “social graph” )。

但这还不够。网络上有大量供应商能帮你储存你的虚拟资产,谷歌为你储存了联系人和通讯记录,Flickr 帮你储存了你希望再拿出来到处炫耀的照片,Spotify 替你储存了你对音乐的品味。Facebook 呢,不光给你储存了,尤其是通过 Timeline (时间线)这款旗舰产品,还替你把这些杂乱无章(从吃喝拉撒到人生大事)的记录有条不紊地分类、整理、展示出来。从产品角度来说,就是对用户生产内容(UGC)的重构,它和 Twitter 、新浪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区别是,前者像能储水的「湖泊」,后者是信息不停流动的「河流」。

查看原图

你打开 Mark Zuckerberg 的时间线(https://www.facebook.com/zuck ),你发现他是1984年5月14日出生的;你点到2009年,发现他当年给自己的挑战是戴一整年的领带;2009年8月10日,你从他的照片上发现他还在用一台老款的15村 Macbook Pro;你把鼠标往上拉,发现2012年他连续两天做了两件大事:5月18**在纳斯达克让 Facebook 上市了,5月19**和一名叫 Priscilla Chan 的女子结了婚;再往下拉,你看见 Facebook 给你准备了一个整屏的位置以展示这重要的一幕,你能看见 Mark 和 Priscilla 的结婚照。

你开心不开心都希望到 Facebook 上吐槽,你将更改 Facebook 状态作为你为婚礼的一个环节,Facebook 越来越成为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恭喜你,你「入籍」了,你的人生抵押给它了。用 @不明真相的群众 的话来说,「你的人生在 Facebook 上备份了」。于是你不得不在周围筑起一堵围墙,写上「非请勿进」(不断修改你的隐私设置,这条签到希望只给A看,这条评论不想给B看)。

* 互联网理论有「围墙花园」(http://en.wikipedia.org/wiki/Walled_garden_(technology) )一说,它通常指的专为用户提供的一套信息服务,它是独家的、专供的。围墙花园里的用户希望逃离只有两条路,要不墙倒了(服务供应商主动放弃围墙),要不用户自己跑了(在 Facebook ,假如你不介意整段人生被瞬间删除,它是可以立即帮你注销你的帐户的)。

商业化:先圈住用户,再慢慢杀

你认为「湖泊」好货币化还是「河流」好货币化?虽说社交网络货币化整体都处于早期,但隐隐约约感觉,是前者吧。

把用户圈养起来是有极大商业价值的。

谷歌 CEO 佩奇指责 Facebook「绑架用户」,另一名创始人 Sergey Brin 不久前在讨论 Facebook 如何阻碍互联网开放性时说,它们「吃 Gmail 联系人吃了好多年了」,并批评 Facebook 不让用户方便地在不同互联网服务上转换他们的信息。慢着,「开放」和互惠互利(佩奇批评 Facebook 时使用的词, “reciprocity” )好像不是同义词?(说句题外话,谷歌其实处于一个极好的位置,它的用户基本上约等于全互联网用户,它的搜索产品采用的商业模式跟 Facebook 是截然相反的、它以用户离开谷歌为目的,但 Google+ 却同样是希望以个人主页圈住用户的,只不过没有成功而已。)

对 Facebook 来说,将用户信息与互联网共享无异于自拆围墙。这也不符合它的商业逻辑。

Facebook 上市之前不久,前AOL首席运营官 Bob Pittman 发表了一些言论,他认为当年 AOL 主动推倒自己的围墙是导致其后一系列失败的开端。AOL 曾经是围墙花园最早的拥趸,在其顶峰时期拥有3000万订阅用户。2004-2006年,AOL 开始取消了对用户19.95美元/月的「上网订阅费」,并开始向用户免费提供 aol.com 后缀的邮箱。当然,AOL 的围墙倒塌,是因为这堵墙已经不足以抵御外部的、更厚的墙。AOL 的衰落不能证明围墙花园的无效,一个有力的反证是,苹果。再吧眼光拉回到中国,从腾讯到新浪到奇虎,你认为他们的开放平台在做什么?

圈住用户,才能创造更大商业价值。我们已经谈过很多次,腾讯是如何借助强大的用户关系沉淀创造价值的──以海量流量为基础的变现仅仅是开始,将来还得慢慢杀用户(例如开放平台、例如对QQ空间用户商业价值的挖掘)。对用户来说,而尤其在互联网领域,足够便利和好用的服务,是为他们在数以万计的服务中提供靠谱的选择,而得益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用时长就是他们的选票,投给谁、不投给谁,选择权永远在他们手中(比如苹果的 iTunes 服务,你总是可以花更多时间去搜集免费音乐下载,或者,给苹果 0.99美元)。

现在,有9亿人将票投给了 Facebook 。你说它的价值是多少?鉴于他们当中很多人已经把部分人生备份其上,我只好祝愿:Facebook 长命百岁。


Facebook 的核心价值---先圈后点杀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个人签名:SFP SFP光模块 SFP 光模块光模块制造商:http://www.f-tone.com/

206

主题

1954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