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应用方案]

EMC篇2_芯片corner对EMI的影响

[复制链接]
46|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申请原创#[url=home.php?mod=space&uid=760190]@21小跑堂 [/url]
0、前言
这一篇,我想针对芯片corner对于EMI测试的影响。
前文我们说过,如果将数字电路工作时序变慢,驱动部分也变慢,理论上EMI的测试效果会得到优化。这里我想通过TT片与SS片对RE测试作个比对。
TT片:Typical-Typical (TT) Corner。所有的工艺参数都在其标称值或平均值附近,没有极端的变化。晶体管的特性(如阈值电压、迁移率、栅极长度等)都处于设计预期的典型范围内。
SS片:Slow-Slow (SS) Corner。所有晶体管的工作速度都比平均速度慢。
芯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常会在TT(Typical-Typical)角下进行初步仿真和验证,确保电路的基本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然后,再在其他极端工艺角(如FF、SS、FS、SF)下进行进一步的仿真和验证。
*关于EMC的研究测试,我想写一个系列。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留下个脚印,加入我们的探讨。

1、实验背景
通过一个车前灯系统板进行RE测试。
用于测试的系统灯板已做过整改,能够适配TT片,RE测试可PASS。

系统灯板结构的简单介绍:
总电源13.5V,ECU负责收发来自上位机和车控芯片的CAN指令。日行灯有4组:24灯板、10灯板、8灯板、6灯板,远近光有2组:远光5灯板,近光7灯板。恒流源共6组,为灯组供电流,每组恒流源阴极不与系统的GND连接。


2、测试结论
我做了2个对比实验,测试结果如下:
1)使用系统板,比对TT和SS。TT片的表现较好,RE测试可PASS,而SS片存在超标频点。
2)使用SS片,比对隔离远近光灯板与驱动盒GND的效果。隔离后测试可通过。

比对结果和频谱对比我放后面了,先说观点:
1)理论上,SS片的数字电路工作时序变慢,驱动部分也变慢,因此SS片的测试效果会比较好。但从实验数据看,SS片的测试结果并不比TT片优化多少。原因分析:系统灯板的整改是在原来TT片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整改,并不适配SS片。
2)对于EMI测试而言,相较芯片工艺偏移,系统级设计的影响会更大。没有最好的芯片,只有更适配的系统设计。

比对1:使用旧板,比对TT和SS
比对结果
SS片的测试效果比TT片稍差。

比对频谱
1)TT 对线束日行+去除磁环 V


2)SS 对线束日行+去除磁环 V


比对2:使用SS片,比对隔离远近光灯板与驱动盒GND的效果
改动前:远近光灯板的GND与驱动盒(ECU)的GND连接,远近光的恒流源阴极与远近光灯板的GND不连接。
改动后:断开远近光灯板与驱动盒的GND,远近光的恒流源阴极与远近光灯板的GND连接。

比对结果
使用SS片,比对隔离远近光灯板与驱动盒GND的效果。隔离后测试可通过。

比对频谱
1)SS 对样品日行+去除磁环 V


2)SS 对样品日行+隔离远近灯地+去除磁环 V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

主题

82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