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颜之推早在我们从小接受父母教育的时候,就灌输了要好好读书、将来有所成就找个好工作,避免艰苦的农田和工地劳作。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农民和工人被认为是社会最底层的存在,但却往往忽略了他们辛勤劳动为现代生活带来的幸福。肖源,一位26岁的留学七年的文学专业硕士,在回国后做出了许多人难以理解的选择,她回到湖南娄底,承包了2400亩良田,成为一名农民。
在国外留学七年后回家当农民,村里的人嘲笑她是神经病,但对于肖源而言,这可能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农村从事农业工作。在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有一支特别出名的庄稼汉团队,这些庄稼汉都是硕士博士学历,有的甚至在高校研究所任职。
陈小龙是该团队的领头人,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博士生,专业是研究水稻生产,年薪30万元。他和其他来自中科院、农科院的博士一起来到湖南祁阳县羊角塘镇江山村开始了庄稼汉的生活。另外,陕西的郑立兴是天津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学博士,虽然不是农业科学的专家,但在2016年他和同事筹集了200万元回到农村包了195亩农田,开始发展有机农业。
这些高学历人才选择回农村发展让很多人感到疑惑,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活过腻了才来农村体验生活吗?
实际上,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智能化、现代化,传统农民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可能连种田的资格都没有。留学七年后回家种田的现象在我国逐渐增多,但是老一辈农民往往看不起自己的职业,认为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在城市找到好工作。
这种观念使得在外面上大学回来的学生常常被同村人议论,被看作反面教材,认为这些人一辈子都只能在农田劳作。在农村的大多数人眼里,成功人士就是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动脑子、吹空调就能拿到一辈子都赚不到的工资的人。然而,像肖源这样的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观念。
肖源是湖南娄底的一名留学归来的女硕士,在外读书后选择回家包了2000亩地当农民。村民们听说后纷纷嘲笑她,认为她脑子有问题,是神经病。在他们看来,肖源在外留学这么多年,是顶尖的人才,却回来种田。他们还告诉自己的孩子:“读书读出来不要学肖源,像她这样是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学习。”肖源对于村民们的议论并不在意,她认为别人笑她糊涂,她笑别人看不穿。
肖源在海外学习文学专业,她深知真正的文学源于生活。而对于她来说,最想体验的生活地方就是她的家乡农村。在这里,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山川秀丽的诗情画意。回到农村当农民对于肖源来说是深思熟虑的选择,她认为这样的生活更有助于她的创作。但是回农村真的一无是处吗?事实证明,肖源并非孤例。
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石家庄的范立涛和同村的四名大学生,他们都是80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选择回到农村种地,并承包了近4000亩土地,成为新型农民。范立涛如今已经是石家庄陆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此外,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老师、中科院博士林文,经常在农田里工作,虽然被村里人嘲笑,但是他的研究却帮助了千千万万农民解决了生产问题。
高学历人才回农村发展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在国内,有不少重点大学是农业型建设院校,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都是985、211名校。大学生回家务农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也没有必要害怕被人嘲笑。农村更是年轻人发展事业的另一片天地,农业***都是人们所需要的。虽然农村生活相对较为艰苦,但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好地方。
与在城市里生活和工作的人相比,务农更能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留在城市还是回农村,取决于个人的适应和选择。老一辈人的观念也应该逐渐转变,年轻人选择务农不再是被人笑话的稀罕事,至少他们有尝试的勇气。 |
可以编个文盲买彩票发财的故事。对偶结构。比CCAV还CC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