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整个网络对于MSC通信的文章少主之又少,可以讲基本没有。本文主要从原理与应用两方面降低对MSC的使用难度,通过本文希望对读者提供实际的帮助。
注:对于以下涉及的图不清晰的,可以参考TC387官方规格书获取。
1.主要硬件架构
一组MSC共6根对外接口线(即对外需要接线):
两对差分(4根线):FCLP/N(差分时钟线)和SOP/N(差分输出数据线)
使能信号线(1根线):EN0/1/2/3(实际项目使用其中之一即可控制一个外设)
输入线(1根线):SDI(共8通道可选择,实际项目使用其中之一即可接收外设的输入数据)
其中,
两对差分和使能信号线组成了下行通道(downstream channel,笔者以下都译成下行通道,即数据由TC3XX传递到外设)
输入线组成了上行通道(upsteam channel,即数据由外设传递给TC3XX)
MSC下行通道的数据来源:
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可能
a.来源于MSC寄存器然后转到移位寄存器SRL/SRH
比如下图的downstram 数据寄存器DD及数据扩展寄存器DDE(共最大64bit)
或downstram命令寄存器DC(共最大32bit)
或注入输入INJ0/1
b.来源于4个16bit宽的输入信号总线ALTINL、ALTINH、ALTINLE、ALTINHE总线传递然后转到移位寄存器SRL/SRH
MSC的最大特点就是因为有b的来源,数据来源可以来源于ALTINL总线等,而ALTIN是可以链接到GTM的其他资源,比如GTM的ATOM等,可以实现多路(最大应该是64通道)ATOM的控制信号通过MSC通信输出给外设的PWM驱动控制(最大可同时控制64通道PWM输出驱动)。
同时还有INJ0/1可以通过port口独立输入,灵活配置到MSC的数据位上,这样可以灵活以INJ0/1的输入优先控制MSC数据位。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69929716/article/details/144816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