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其它产品/技术]

【每日话题】英飞凌MCU如何引领软件定义汽车与智能系统新时代

[复制链接]
楼主: 21小跑堂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丙丁先生| | 2025-2-12 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22
丙丁先生| | 2025-2-12 12:30 | 只看该作者
23
丙丁先生| | 2025-2-12 12:33 | 只看该作者
24
丙丁先生| | 2025-2-12 12:35 | 只看该作者
25
丙丁先生| | 2025-2-12 12:37 | 只看该作者
26
咕咕呱呱孤寡| | 2025-2-12 13:20 | 只看该作者
2、面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气化的需求,MCU的计算能力、能效和实时性应如何提升?
我觉得在MCU计算上要结合AI算法,使用多层计算结构相结合,采用高精度高效率运算方式,起到快速响应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飞思啦| | 2025-2-12 17:59 | 只看该作者
话题2:
面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气化的需求,MCU计算能力应该在某些方面具备超频加速能力,比如需要瞬时大量运算时,可以通过瞬时提示主频或者双核运行的第二核加速参与运算,快速得到结果。实时性可以通过变种以太网,支持在某些时候越过繁琐的tcp/ip协议,提供更快的实时通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xhackerustc| | 2025-2-12 20:02 | 只看该作者
5、在未来5-10年,MCU技术会如何影响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你最期待哪些创新?

更大,更小,更快。更大指flash/sram更大;更小值功耗更小,制程线宽更小;更块指频率更快、运行速度更快。个人期待riscv架构能够杀出一片天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kk的回忆| | 2025-2-12 20:05 | 只看该作者
英飞凌的MCU(微控制器单元)产品覆盖全面:英飞凌的 Traveo II 系列和 AURIX 系列 MCU 可覆盖区域架构下不同层级 ECU 的需求,Traveo II 多用于车身域,AURIX 系列如 TC3 已在区域控制器中广泛应用,TC4 在功能、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上均有提升,能满足汽车 E/E 架构从分布式、基于功能域架构向中央计算加区域架构发展的需求。
助力架构创新:针对未来区域控制器功能强大化、驱动器集成于车身区域等趋势,英飞凌的 MCU 产品不断创新,为跨域融合等新的架构模式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汽车 E/E 架构的持续演进。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littlejean| | 2025-2-12 20:5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针对您提出的问题的详细解答:  ---  ### **1.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浪潮下,英飞凌MCU如何在E/E架构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在软件定义汽车(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的趋势下,汽车电子电气(E/E)架构正从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英飞凌MCU通过以下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 - **高性能计算能力**:AURIX™系列MCU提供了强大的多核架构和硬件加速器,支持复杂算法和实时控制,满足域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的需求。 - **功能安全与网络安全**:英飞凌MCU内置硬件安全模块(HSM),支持ASIL-D级功能安全和端到端加密,确保车辆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可扩展性与灵活性**:通过丰富的外设接口和模块化设计,英飞凌MCU能够适应不同层级的E/E架构需求,从基础节点到高性能域控制器。 - **软件生态支持**:提供开放的开发工具链和中间件,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软件定义功能,降低开发成本。  ---  ### **2. 面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气化的需求,MCU的计算能力、能效和实时性应如何提升?**  为了满足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电气化的高要求,MCU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改进: - **计算能力**:   - 引入更多高性能内核(如TriCore™架构)以支持复杂的信号处理和数据融合。   - 增强AI推理能力,通过专用硬件加速器(如DSP或NPU)来处理传感器数据和深度学习任务。 - **能效优化**:   - 采用先进的制程工艺(如22nm FD-SOI)降低功耗。   - 提供灵活的电源管理模式,根据负载动态调整工作状态。 - **实时性**:   - 利用硬件加速器(如DMA控制器、定时器阵列)减少CPU负担,提高响应速度。   - 支持时间敏感网络(TSN)协议,确保关键任务的实时通信。  ---  ### **3. 从AURIX™到PSoC™,英飞凌MCU的产品矩阵如何满足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电机控制等不同领域的智能化需求?**  英飞凌MCU产品矩阵覆盖了广泛的工业应用领域,具体如下: - **AURIX™系列**:   - 针对高性能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中的运动控制、机器人中的实时路径规划以及电机控制中的精确调节。   - 提供多核架构和强大的安全功能,适合需要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的系统。 - **PSoC™系列**:   - 针对低功耗、低成本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和小型工业设备。   - 提供可编程模拟和数字资源,允许开发者根据具体需求定制硬件功能。 - **XMC™系列**:   - 专注于电机控制和工业驱动,具有高效的PWM生成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   - 支持多种电机控制算法(如FOC、BLDC),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动工具和工业设备。  通过这些产品线的组合,英飞凌能够全面覆盖从低端到高端的各种智能化需求。  ---  ### **4. 边缘AI计算在汽车、机器人和工业物联网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英飞凌MCU如何在低功耗条件下提升AI推理能力?**  边缘AI计算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英飞凌MCU通过以下策略提升AI推理能力: - **硬件加速器**:   - 在MCU中集成专用的AI加速模块(如矢量运算单元或轻量级NPU),用于处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其他常见AI模型。   - 例如,AURIX™ MCU的下一代产品计划引入AI加速功能,以支持本地推理任务。 - **优化算法**:   - 提供针对嵌入式平台优化的AI框架和工具链(如CMSIS-NN),帮助开发者高效部署模型。   - 支持量化和剪枝技术,减少模型大小和计算复杂度。 - **低功耗设计**:   - 采用低功耗制程工艺和动态电压频率调节(DVFS)技术,确保AI推理任务在能耗受限的情况下仍能高效运行。  ---  ### **5. 在未来5-10年,MCU技术会如何影响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你最期待哪些创新?**  #### **对未来趋势的影响** - **更高的集成度**:   - MCU将逐渐集成功能安全、网络安全、AI加速等多种功能模块,成为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SoC)。 - **更强的互联能力**:   - 支持新一代通信协议(如TSN、5G、Wi-Fi 6),推动车辆和工业设备之间的无缝互联。 - **更低的功耗**:   -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储能系统的普及,低功耗MCU将成为节能的关键组件。  #### **最期待的创新** - **自适应MCU架构**:   - 能够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调整硬件资源分配,实现性能和功耗的最佳平衡。 - **嵌入式AI突破**:   - 实现更复杂的AI推理任务,例如实时目标检测、语音识别和异常预测。 - **量子安全加密**:   - 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MCU可能引入抗量子攻击的加密算法,确保长期安全性。 - **可持续制造**:   - 开发基于环保材料和绿色制造工艺的MCU,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  总结来说,英飞凌MCU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在汽车和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软件定义汽车、边缘AI计算还是未来的智能化趋势,MCU都将继续作为核心技术推动行业发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dyx8899| | 2025-2-12 22:07 | 只看该作者
MCU技术会如何影响汽车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我想自动、智能的核心离不开安全的框架,曾经我梦想过,安全控制机制是否能够做到1用1备,互相监督。曾经几时,也听说过汽车行驶中无法控制,导致事故。MCU的发展,如果能够做到两套系统的集成,是否可以成为安全发展的趋势。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技术工程师| | 2025-2-14 10:51 | 只看该作者
在未来5-10年,MCU(微控制器单元)技术将成为推动汽车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以下是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值得期待的创新方向:

一、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趋势
1. 更高算力与多核架构
   -自动驾驶的演进:L3-L4级自动驾驶需要MCU处理大量传感器数据(如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实时决策要求更高的算力和低延迟。多核MCU将支持并行处理感知、决策和控制任务。  
   -域控制器整合:传统分布式ECU(电子控制单元)向域集中式架构转变,高性能MCU将整合动力总成、车身控制、信息娱乐等功能,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2. 功能安全与可靠性升级
   -ISO 26262 ASIL-D级认证:MCU需内置冗余设计、硬件自检机制和故障隔离功能,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防护:硬件级加密模块(如AES、ECC)和入侵检测系统将成标配,抵御车载网络攻击。

3. 电动化与能源管理
   -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高精度ADC(模数转换器)和低功耗MCU将提升电池监控效率,延长电动汽车续航。  
   -碳化硅(SiC)/氮化镓(GaN)驱动:MCU需支持更高开关频率,优化电驱系统能效。

4. 车联网(V2X)与OTA升级  
   无线连接集成:支持5G、Wi-Fi 6的MCU将推动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的实时通信。  
   无缝OTA更新:通过MCU实现固件和软件的远程安全更新,缩短功能迭代周期。

二、对工业自动化的影响趋势
1. 边缘智能与实时控制
   -AI/ML集成:MCU内置神经网络加速器(如Arm Ethos-U),支持本地化机器学习(如设备异常检测、预测性维护),减少对云端的依赖。  
   -实时操作系统(RTOS)优化:低延迟任务调度能力提升工业机器人和PLC的控制精度。

2. 工业物联网(IIoT)与无线化  
   -无线协议整合:支持蓝牙5.3、LoRaWAN、Zigbee的MCU将推动工厂设备无线互联,简化布线。  
   -边缘节点智能化:MCU结合低功耗广域网(LPWAN),实现传感器数据的本地预处理和传输。

3. 高可靠性与恶劣环境适应
   宽温域与抗干扰设计:工业级MCU需在-40°C至125°C环境下稳定运行,并抵御电磁干扰(EMI)。  
   功能安全标准(如IEC 61508):支持SIL-3认证的MCU将用于高危场景(如化工、能源)。

4. 模块化与柔性制造
   可编程逻辑集成:MCU融合FPGA或可配置逻辑单元(CLC),支持快速适配不同生产线需求。  
   数字孪生与虚拟调试:高性能MCU为设备数字孪生提供实时数据同步,缩短调试周期。

三、最值得期待的创新
1. AI原生MCU架构  
   专为边缘AI设计的MCU将集成专用张量处理器(TPU),实现低功耗实时推理,例如工业视觉质检或车内语音交互。

2. 3D封装与异构集成  
   -通过Chiplet技术和3D堆叠,将MCU内核、内存、射频模块垂直整合,提升性能并缩小尺寸,满足车载空间限制。

3. 能效比突破  
   -采用FD-SOI(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或新型非易失内存(如MRAM),降低功耗并延长电池设备(如AGV、传感器)寿命。

4. 量子安全加密  
   - 后量子密码(PQC)算法硬件化,抵御未来量子计算攻击,保障汽车和工业控制系统的长期安全。

5. 自修复与自适应系统  
   -MCU内置自诊断和冗余切换机制,在检测到硬件故障时自动启用备份模块,提升系统容错能力。

四、总结
未来MCU技术将围绕高性能、低功耗、安全可靠、边缘智能四大方向演进,推动汽车向全自动驾驶迈进,并加速工业自动化向柔性制造和数字孪生转型。最关键的创新可能在于AI与MCU的深度融合,以及硬件级安全与能效的突破,这些技术将重构汽车和工业设备的底层逻辑,开启更智能、更高效的下一代应用场景。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liukong| | 2025-2-14 13:02 | 只看该作者
英飞凌32位微控制器AURIX™ TC4x可应用在电动汽车,域控制器、区域控制器,智能驾驶系统,雷达系统,底盘,运动控制系统等领域。其在新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各个系统、新能源动力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中将逐步发力。凭借其特有的AI加速、高速网络互联、虚拟化、增强安全性能等优势,给汽车用户带来许多新的应用想象空间与升级空间,助力汽车工业不断迭代升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lvyunhua| | 2025-2-15 16:35 | 只看该作者
话题五:
在未来5-10年,MCU技术将会引入AI,让汽车更智能,更安全,具有变形功能,兼顾轮行和飞翼双重功能。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0601| | 2025-2-15 18:1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用,自动驾驶上面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yy321| | 2025-2-16 10:32 | 只看该作者
域控上面有用到英飞凌的芯片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yangweiping| | 2025-2-18 16:23 | 只看该作者
话题5:在未来5-10年,MCU:最期待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集成更多的外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jobszheng| | 2025-2-18 22:50 | 只看该作者

2、面对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气化的需求,MCU的计算能力、能效和实时性应如何提升?

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产品应用中对MCU的资源、算力等均提出了较高要求。

MCU在上述应用中,多做为执行机构或连续模块,依靠通讯与中心控制系统连接。对多种通讯协议的兼容,搭建实时性更高的通讯外设则将成为首选。

比如,工业以太网中的实时网络通讯协议EtherCAT标准,对于英飞凌XMC4800系列的MCU产品有自己的Vendor ID。换句话说,如果使用英飞凌XMC4800系列,我们将直接省去申请Vendor ID的步骤,这时间与精力的节省在开发阶段将十分可观。

MCU的能效与实时性就是这样提高的!亲爱的坛友们,你们懂了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codingtuzi| | 2025-2-18 23:0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话题1:
汽车行业,我认为是一个传统行业。传统到其并不容易接纳新事物,理由很简单,汽车行业需要高可靠性,高安全性。
英飞凌MCU无论是PSoc系列,还是XMC系列均以安全性、稳定性为特点。在这两特性下,英飞凌MCU在电机控制,BMC系统中均可以胜任苛刻与严酷的汽车应用环境。
这也是价值,这也是国际大厂的积累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yangxiaor520| | 2025-2-19 07:39 | 只看该作者
MCU在汽车电子上主要还是用于相关控制,如果要做负责运算还是得MPU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