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keer_zu 于 2025-2-14 13:02 编辑
最近杭州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美帝高科技产业,江苏人感慨:杭州六小龙为何没有出现在江苏的大城市。杭州对创新、创业友好,苏南对成熟产业落地友好。这造就了它们都是长三角经济发动机的角色。
“苏南模式”和后来的苏南 然而,回想当初的“苏南模式” ---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
那个时候,创业热潮红红火火。自从加入WTO以后,苏南的发展更多是依靠吸引外来产业巨头在苏南的布局,之所以能吸引外来产业应该和之前自发发展出来的完善的基础产业链有一定关系吧。再加上政府在其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举让苏州成为工业产业数一数二的城市。而民间渐渐对创业的热情消退,反而是外来的新苏州(昆山)人围绕强大产业带来的强劲需求,做起了配套产业的经营。
杭州的“厚积薄发” 而杭州,**十年代的时候似乎没有太多惊人之处。至今GDP仍在苏州之后。但是,杭州植根于创业经商热土,孵化了阿里这样的电商巨擎,海康、大华更是行业翘楚。这批巨擎不仅重塑了新的商业的模式,也给它带来了互联网和科技,汇聚了更多行业人才。今天,杭州有更具服务精神的政府,更具备创新能力: 人才资源的高地和科技积累的底蕴,它不仅仅是电商和互联网的大本营,背后更是整个地区强大完善的产业链。各种因素发酵的结果是最近我们看到的多领域的“爆发”。
两者的对比 当产别出现的时候,人们都喜欢做对比。苏南和杭州,天然的条件相差不多。所走的路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一样之处。我觉得最不同的是:
1. 杭州和浙江的民间保持了一贯的创业热度。
2. 杭州的政府把“服务”做得更加到位。虽然苏州这边一样高效,但是杭州对初创企业的服务更加精细,同时也不会给出过多干预,知道何时该放手。 3. 杭州是个不缺“英雄”的城市,英雄不仅仅创立产业,他更具超前的眼光,也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他们不仅创造产品,更会创新、塑造和改变规则。
两地的差别不是产业、资金、政策,而是民间整体的风貌和精神。
结语:当房地产不景气,出口受到限制,产能不能充分释放的时候,创新无疑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创新不仅仅能创造新的需求,开辟新的战场,它更能引领一条新的出路。模式、制度和规则的创新更有利于改善产业乃至整个社会这个庞大的“生命体”。这方面,杭州是一个好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