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技术讨论]

锡膏制作全过程——从纳米级原料到工业级成品的精密制造之旅

[复制链接]
483|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傲牛科技|  楼主 | 2025-4-28 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傲牛科技 于 2025-4-28 15:02 编辑


锡膏的制备是材料科学与精密工艺的深度融合,其核心在于将金属合金粉末与助焊剂精准配比,通过多道工序实现微观结构的均匀性与宏观性能的稳定性。本文中傲牛科技的工程师从锡膏厂家的视角,带你从原料筛选到成品检测的全流程,揭示锡膏制造的“分子级”奥秘。

一、原料精选:微米级精度的起点
锡膏的核心成分由金属合金粉末(占比 85-92%)与助焊剂(占比 8-15%)构成,两者的纯度与粒径直接决定焊接性能。

金属合金粉末采用纯度≥99.9% 的锡基合金(如SnAgCu、SnBi、SnZn),通过气雾化或离心雾化工艺制成球形颗粒。根据应用场景,颗粒度分为T1(75-150μm)至T10(1-3μm)等级,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焊接需T6级(5-15μm)粉末,确保印刷精度与抗振性。

助焊剂由树脂(载体)、有机酸(活性剂)、二元醇醚(溶剂)、触变剂复配而成。例如无铅锡膏常用松香基树脂,活性剂选择己二酸,溶剂控制表面张力在25-35mN/m,酸值5-20mg KOH/g,确保在120-260℃范围内有效活化。

原料的纯度和稳定性需严格管控。金属粉末需通过ICP-MS检测杂质(铅、镉等<5ppm),助焊剂需测定黏度(50-150Pa・s)与表面绝缘电阻(>10^13Ω),确保成分稳定性。

二、工艺突破:四步实现 “分子级” 均匀性
1、先将原料进行预混合。

将金属粉末与助焊剂按配方比例(如89:11)投入双行星搅拌机,在真空环境下以50-100rpm 低速搅拌5-10分钟,使粉末初步浸润。此阶段需控制环境温湿度(20-25℃,湿度≤40%),防止助焊剂吸湿或金属氧化。

2、然后对原料进行研磨分散。

预混料进入三辊轧机,通过间隙0.05-0.1mm的轧辊反复挤压,将金属颗粒与助焊剂充分融合。精密锡膏需研磨3-5次,直至颗粒分布均匀(D50≤目标粒径的 ±10%),同时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溶剂挥发。

3、接下来到均质搅拌阶段。

研磨后的膏体转入真空搅拌机,以200-300rpm高速搅拌15-20分钟,通过剪切力使金属颗粒均匀分散,黏度稳定在50-150Pa・s。此步骤需实时检测黏度(旋转黏度计),确保不同批次一致性误差<5%。

4、到这一步锡膏制作就完成大半部分了,接下来进入成品的检测阶段。

需对锡膏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进行测试,检测过程需用各种精密仪器设备,模拟锡膏的使用环境和过程,确保锡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包括:
粒度分析:激光粒度仪测定颗粒分布,剔除粗颗粒(>目标粒径150%)与细粉(<目标粒径20%),确保印刷时不堵网、不塌陷。
活性测试:在180℃下加热10分钟,观察助焊剂去除铜箔氧化膜的能力,要求表面铜镜光泽度>90%。
回流焊验证:模拟焊接曲线(如无铅锡膏245℃峰值),检测焊点空洞率(<5%)、润湿面积(≥95% 焊盘),确保焊接可靠性。
检测合格后,锡膏以氮气保护灌装(氧含量<100ppm),分装为500g/罐或1kg/桶,还有针筒包装等,贴标注明成分、批号、有效期(通常6-12个月),储存于0-10℃冷藏库。

三、关键控制点:工业级精度的保障
锡膏的制备环境和设备要求严格。整个制备过程在万级洁净室(尘埃粒子≤352000个/m³)进行,避免杂质污染。设备需严格校准,每周校准轧辊间隙(精度±0.001mm)、搅拌机转速(误差±2%),确保工艺重复性。同时为了方便批次追溯,每个批次保留50g样品,记录原料批号、工艺参数、检测数据,实现全流程可追溯。

从高纯度金属的雾化成型,到助焊剂的纳米级复配;从三辊轧机的微米级研磨,到全流程检测的严苛标准,锡膏制备的每一步都诠释着“细节决定品质”的工业哲学。作为深耕行业13年的先进封装材料供应商,傲牛科技以自动化产线与智能化检测(误差<1%),为客户提供覆盖低温、高温、高导体系的定制化合金配方,以及从锡膏选型到产线调试的全流程技术支持,助力电子制造从“可靠连接”到“极致可靠”的跨越。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

主题

21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