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PCB]

从铜箔到成品:一文看懂多层电路板的工业化生产

[复制链接]
107|0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捷多邦PCBA|  楼主 | 2025-5-6 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多层印刷电路板(PCB)如同建筑物的钢筋骨架,承载着各类电子元器件的互联互通。作为电子设计工程师最常打交道的核心部件,了解多层板的制造流程不仅能优化设计,还能显著提升产品可靠性。本文将以工业级标准为例,解析这一精密制造过程。

一、基材准备与内层处理
制造始于覆铜板的选择,捷多邦工程师建议根据应用场景选择FR-4、高频材料或柔性基材。通过激光直接成像(LDI)技术将设计图纸转移到铜箔上,随后经过显影、蚀刻形成精密电路图形。这个阶段0.05mm的线宽误差控制,直接决定了后续20层叠加时的对位精度。

二、层压与钻孔技术
多层板的核心工艺在于层压。将处理好的内层芯板与半固化片(PP片)交替叠放,在150℃高温和400psi压力下实现分子级结合。捷多邦采用的真空压合技术能有效消除气泡,使介质厚度均匀性控制在±3%以内。随后通过CO2激光钻机打出微孔,现代HDI板已可实现50μm孔径的精准加工。

三、孔金属化与表面处理
化学沉铜使非导电孔壁形成0.3-0.5μm的导电层,再通过电镀加厚至25μm以上。这个环节的难点在于深径比大于8:1的盲孔处理,需要特殊的震荡电镀工艺。表面处理则根据需求选择沉金、OSP或喷锡,比如高速信号板多选用成本较高但性能稳定的化学镍金。

四、检测与可靠性验证
完成外形加工后,采用AOI光学检测、飞针测试等手段进行全检。

随着5G和AI芯片的普及,20层以上超薄板的需求年增长率达17%。制造工艺的进步使得线宽/线距从10年前的100μm缩减至现在的30μm,而埋阻埋容技术的应用更推动着PCB向系统级封装发展。了解这些制造细节,能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就规避生产隐患,这也是为什么行业领先平台会提供免费的DFM分析服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相关帖子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4

主题

734

帖子

1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