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景区防雷如何做?从黄山雷击事件谈起 2024年5月,安徽黄山景区发生的雷击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在那次事件中,13名游客在登山途中不幸遭遇雷电袭击受伤,幸好医护人员及时救援,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此类雷击事件并非个例,它为景区的雷电防护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虽然人类无法阻止雷电的产生,但完全可以通过提前预防,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因此,构建完备的防雷预警体系,对保障景区游客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高海拔景区为何易遭雷击 黄山之所以容易遭受雷电灾害,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黄山地处高海拔地区,这里气压低、空气稀薄,极其容易形成强对流天气,为雷电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景区内植被繁茂,地势起伏变化大,进一步增加了雷电灾害发生的风险。像牛背山、王岗坪等高山景区,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都面临着雷电威胁。 雷电预警系统:景区防雷的“利器”为解决高海拔景区的防雷难题,雷电预警系统应运而生,它堪称景区防雷的“神器”。以丽水双童山景区为例,该景区安装的雷电预警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能够实时监测雷电动向。系统可以全天候对风景区周边20km范围内的雷电活动进行监测,管理人员借助系统,能实时获取雷电积云、成长、成熟、耗散4个阶段的数据信息,精准预报雷电活动的强度、范围和发生时间。 另一方面,三级预警机制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系统能提前5-30分钟发出黄橙红三级预警信号,通过广播、短信、电脑端等多种平台,及时通知景区管理人员疏散游客,引导游客前往安全避雷区域,有效降低了雷击伤亡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且,安装并有效运用雷电预警系统,彰显了景区对游客安全的重视,有助于提升景区的形象和声誉,为游客提供更安心的游玩体验。 如何挑选可靠的雷电预警系统 由于市面上的雷电预警系统质量良莠不齐,存在虚标等问题,景区在选购时需要格外谨慎。 首先,要选择量程大于100kV/m的产品。根据气象局的统计数据,落地雷的量程通常在100kV/m以上,合适的量程关系到预警设备的漏报率和准确率。 其次,优先选择场磨式探头。市面上常见的监测探头有电子式和场磨式两种。电子式探头存在零点漂移现象,无法预报首雷;而易造场磨式大气电场仪能够监测雷电的全生命周期,预警更为精准。 最后,要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厂家。这样在后期软件升级时,能及时获得技术支持,避免二次收费,完善的售后服务也更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