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产品认证]

浅谈ESD中,LATCHUP的测试方法,比如针对电源管脚,IO管脚钳位电压的处理方式

[复制链接]
125|3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帖最后由 Gfan 于 2025-5-21 09:14 编辑

#技术资源# #申请原创#  原创 浅谈ESD中,LATCHUP的测试方法,比如针对电源管脚,IO管脚钳位电压的处理方式
在ESD(静电放电)测试中,Latchup(闩锁效应) 是CMOS器件中一种严重的可靠性问题,可能导致器件损坏或功能异常。Latchup测试的核心目标是评估器件在受到外部干扰(如过压、过流)时,内部寄生PNPN结构(SCR结构)是否会被触发并进入低阻状态,从而导致大电流烧毁芯片。  

针对电源管脚(VDD/VSS)和IO管脚,Latchup测试方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注入方式(电流 vs. 电压)和测试条件上。下面详细分析其测试方法、处理方式及背后的原理。  



1. Latchup 测试方法概述
Latchup测试通常遵循 JESD78/JESD78F(JEDEC标准),主要分为:
I/O Pin Injection(电流注入):向IO管脚注入电流,观察是否触发Latchup。  
Power Pin Injection(电压注入):向电源管脚施加过压,观察是否触发Latchup。  

(1)IO管脚测试:电流注入
测试方式:
   对IO管脚施加±100mA ~ ±200mA(具体值依标准)的电流脉冲(如100ms)。  
   监测电源电流(\(I_{DD}\)),若电流持续上升(>标准限值,如50mA),则判定Latchup触发。  
典型测试条件:
   \(V_{DD} = Max\)(最高工作电压,如1.2V/3.3V)。  
   注入电流极性:正(向VDD注入)或负(向VSS注入)。  

为什么IO管脚采用电流注入?
1. 模拟ESD/CDM事件:  
    IO管脚在ESD事件(如HBM/CDM)中容易受到瞬时大电流冲击(如CDM可能达数安培)。  
    电流注入直接模拟这种应力,比电压注入更接近真实情况。  
2. 避免电压钳位影响:  
    IO管脚通常集成ESD保护电路(如GGNMOS、二极管),若直接施加高电压,可能被钳位,无法有效触发Latchup。  
    电流注入可绕过钳位,强制电流流经寄生SCR结构,更易触发闩锁。  



(2)电源管脚测试:电压注入
测试方式:
   对VDD/VSS施加过压(如\(V_{DD} + 1.5 \times V_{DD}\),最高不超过7V)。  
   监测电源电流,若电流持续上升,则判定Latchup触发。  
典型测试条件:
   电压步进(如0.1V步长)直至触发或达到最大允许电压。  
   持续时间:通常100ms~1s。  

为什么电源管脚采用电压注入?
1. 电源网络的低阻抗特性:  
    电源管脚直接连接芯片内部全局电源网络,阻抗极低,若直接注入电流,可能无法有效建立足够电压差来触发SCR。  
    电压注入可强制电源网络电压升高,使寄生SCR两端的PN结正偏,更容易触发Latchup。  
2. 模拟电源噪声/瞬态事件:  
    电源管脚在系统中可能遭受电压浪涌(如热插拔、电感负载开关),电压注入更符合实际失效场景。  



2. 关键差异与设计考量
(如\(V_{DD} + 1.5 \times V_{DD}\),最高不超过7V)。  
   监测电源电流,若电流持续上升,则判定Latchup触发。  
典型测试条件:
   电压步进(如0.1V步长)直至触发或达到最大允许电压。  
   持续时间:通常100ms~1s。  

为什么电源管脚采用电压注入?
1. 电源网络的低阻抗特性:  
    电源管脚直接连接芯片内部全局电源网络,阻抗极低,若直接注入电流,可能无法有效建立足够电压差来触发SCR。  
    电压注入可强制电源网络电压升高,使寄生SCR两端的PN结正偏,更容易触发Latchup。  
2. 模拟电源噪声/瞬态事件:  
    电源管脚在系统中可能遭受电压浪涌(如热插拔、电感负载开关),电压注入更符合实际失效场景。  



2. 关键差异与设计考量
测试方式
IO管脚(电流注入)
电源管脚(电压注入)
模拟场景
ESD/CDM事件(大电流冲击)
电源噪声/瞬态过压(如热插拔)
测试参数
±100mA~±200mA(JESD78)
VDD+1.5VVDD+1.5V(最高7V)
触发机制
电流强制流经寄生SCR
电压强制PN结正偏
ESD保护影响
可能绕过IO钳位电路
电源钳位(如LDO)可能抑制触发
设计优化方向
增加Guard Ring、降低寄生β
优化电源分布、增加去耦电容



3. 实际应用中的测试优化
1IO管脚测试优化
电流极性选择:  
   正电流(向VDD注入)更易触发PMOS相关Latchup。  
   负电流(向VSS注入)更易触发NMOS相关Latchup。  
Guard Ring设计:  
   增加N+/P+ Guard Ring可降低寄生β(增益),提高Latchup免疫能力。  

2)电源管脚测试优化
去耦电容布局:  
   VDD/VSS间放置低ESL电容,可吸收瞬态过压,降低Latchup风险。  
电源钳位电路:  
   集成TVSRCtriggered Clamp,可限制电压峰值。  


4. 总结
IO管脚采用电流注入:模拟ESD大电流事件,绕过ESD钳位,直接测试寄生SCR结构。  
电源管脚采用电压注入:模拟电源噪声,利用低阻抗特性强制PN结正偏。  
协同设计关键:  
   IO管脚需优化Guard RingESD布局。  
   电源管脚需优化去耦电容和钳位电路。  

最终建议:  
在芯片设计阶段,同时考虑HBM/CDMESD)和Latchup测试要求,确保IO和电源管脚均能通过JEDEC标准。  
系统级设计需配合良好的PCB布局(如低阻抗接地)以避免Latchup触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沙发
Reli-eng-z|  楼主 | 2025-5-21 13:38 | 只看该作者
太过专业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板凳
cooldog123pp| | 2025-5-21 16:07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帖子,楼主讲的很详细,感谢楼主的分享,mark一下后续持续关注!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地板
Reli-eng-z|  楼主 | 2025-5-21 16:3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支持,您有收获就行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5

主题

28

帖子

0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