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从材料到设备:当升 20 吨供货背后的线路板技术逻辑​

[复制链接]
75|0
捷多邦PCBA 发表于 2025-10-30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 月 26 日当升科技官宣 20 吨级固态电池材料量产,核心价值在于激活终端设备性能跃迁 ——400Wh/kg 的能量密度,让新能源汽车、高端储能、特种电子突破技术瓶颈。而这些设备落地,必须依赖线路板解决 “材料升级带来的新问题”,这种关联在每个场景都有明确技术落点。​

新能源汽车场景中,当升材料推动车载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翻倍,车企开始尝试 “电池 - 底盘一体化” 设计,电池包厚度压缩至 120mm 以内。传统 BMS 线路板 “多块拼接”(厚度 5mm)既占空间,又因 800V 电压下信号干扰,导致电压检测误差超安全标准(≤10mV)。此时需用集成化柔性线路板(FPC):厚度仅 1.2mm 的多层 FPC 可贴合底盘弧度,还能集成传感器,缩短信号传输距离,将误差控制在 5mV 内,BMS 模块体积比传统方案小 40%,是设计落地的必要前提。​

高端储能场景里,当升富锂锰基材料让储能电池在 - 30℃至 80℃稳定运行,催生 “户外无人值守储能站” 需求。但传统 FR-4 线路板在温差下易出现热胀冷缩,导致短路或焊点开裂(寿命不足 3 年)。线路板需换用宽温特种基材: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 220℃,-40℃至 150℃区间尺寸变化率≤0.2%,配合镀金线路(抗腐蚀能力比镀锡强 5 倍),能将储能系统寿命延长至 10 年。​

特种电子领域中,当升材料进入四轴飞行器、极端环境探测设备,这类设备对电池轻量化、小型化要求极高。传统刚性线路板(厚度 3mm)占电池模块体积 15%,换成 0.5mm 厚的柔性线路板(FPC)后,体积占比降至 5%,可弯曲贴合电池外壳,还能集成传感器,在电池超 60℃时 0.1 秒内触发降温,契合设备 “轻量化 + 高可靠性” 需求。​

当升材料量产给终端设备打开 “性能天花板”,而线路板正是落地的关键拼图。不是简单配套,而是每个场景 “不解决就无法落地” 的刚需,线路板技术升级是核心支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54

主题

1054

帖子

1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