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C™] 超高速 SPI 传输的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案

[复制链接]
31|1
4y1b3 发表于 2025-10-3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实际项目中,即使按上述步骤配置,仍可能遇到 “偶发误码”“传输中断” 等问题。以下针对三类高频故障,提供排查思路与解决方案:
1. 故障 1:从机回传数据偶发错位(误码率 < 0.1%)
现象:主机发送数据正确,从机回传数据偶尔出现 1-2 字节错位,且多发生在连续传输超过 100 字节时。原因:USIC1 的接收缓冲区溢出 ——20MHz SPI 传输时,每秒可传输 2.5MB 数据,若主循环读取接收缓冲区的速度过慢,会导致新数据覆盖未读取的旧数据。解决方案:
启用 USIC1 的 “双缓冲区模式”(代码中已配置),接收数据自动存入两个交替的缓冲区,为主循环争取更多读取时间;
在 USIC1 接收中断中处理数据,而非主循环轮询 —— 中断响应时间≤1μs,可及时清空缓冲区:
c
运行
volatile uint8_t spi_rx_buf[2][256]; // 双接收缓冲区
volatile uint8_t current_buf = 0;

void USIC1_0_IRQHandler(void)
{
    // 读取当前缓冲区数据
    for (uint16_t i = 0; i < 256; i++) {
        spi_rx_buf[current_buf][i] = XMC_USIC_CH_GetReceivedData(XMC_USIC1_CH0);
    }
    current_buf ^= 1; // 切换缓冲区
}
2. 故障 2:低温环境下(-20℃以下)传输中断
现象:常温下 25MHz SPI 传输稳定,低温环境下频繁出现 USIC 模块复位,复位原因寄存器显示 “时钟超时”。原因:低温下,外部晶振的频率稳定性下降,导致 PLL1 输出时钟出现 ±5% 漂移,USIC1 的时钟校准功能无法完全补偿。解决方案:
将 USIC1 的时钟源从 “外部晶振 + PLL1” 改为 “内部高速 RC 振荡器(IRC)+PLL1”——IRC 在低温下的频率漂移仅 ±1%,稳定性更高;
增加 USIC1 的时钟超时阈值:
c
运行
// 延长USIC1时钟超时检测时间(从默认10μs改为50μs)
XMC_USIC_CH_SetClockTimeout(XMC_USIC1_CH0, 50U);
3. 故障 3:多从机挂载时速率下降
现象:单个从机时 25MHz 传输稳定,挂载 3 个从机后速率降至 20MHz 以下,且出现从机竞争冲突。原因:多从机共享 SPI 总线时,总线电容增大(每个从机引入约 10pF 电容),导致信号上升时间延长,传输速率受限。解决方案:
在每个从机的 SPI 引脚(SCK、MOSI、MISO)串联一个 22Ω 限流电阻,抑制信号过冲;
采用 “菊花链” 拓扑替代 “星型” 拓扑,减少总线电容(菊花链拓扑的总线电容≈单个从机电容,星型拓扑≈N 个从机电容之和)。

OKAKAKO 发表于 2025-10-3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超高速 SPI 传输的常见故障与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

主题

361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