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必须得跟大伙儿唠唠固态电池——这两年咱们搞新能源的,谁没被它折磨过?能量密度上不去、界面接触差、成本高得离谱……但最近,咱们团队和几个兄弟单位联手,终于把这几个“硬骨头”啃下来了! 先说最头疼的界面问题。以前硫化物电解质跟锂金属负极接触,就像拿陶瓷板往橡皮泥上按——硬碰硬,根本贴不牢,锂离子跑着跑着就堵车了。咱们团队搞了个“黑科技”:在电解质里掺了点碘离子导电聚合物。这玩意儿就像“胶水”,电池一工作,碘离子自己就往界面跑,把空隙填得严严实实。实测下来,界面阻抗直接降了80%,充放电效率翻了三倍!现在咱们实验室的电池,充10分钟能跑800公里,这速度,液态电池都得喊“大哥”。 再说材料创新。硫化物电解质导电性是好,但太脆;氧化物倒是结实,可导电性又拉胯。咱们干脆“取长补短”,搞了个硫化物-卤化物复合电解质——既保留了硫化物的高导电性,又借了卤化物的稳定性,能量密度直接冲到400Wh/kg,首效还提到了95%。更绝的是成本,以前硫化锂贵得离谱,现在咱们用硫化氢中合法,纯度99.99%,成本砍到50万/吨,量产指日可待! 工艺上也有大突破。传统湿法涂布在固态电池这儿根本玩不转,咱们直接上了干法电极技术——高压辊压一压,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直接“粘”一起,省溶剂、省干燥,能耗降60%,速度提3倍。现在一条产线一天能造10万颗电池,良品率99%,这效率,液态电池都得羡慕。 现在车企都追着咱们问:“啥时候能装车?”比亚迪、蔚来都计划2027年上全固态,续航破1000公里。低空经济那边更急,eVTOL已经小批量试用了。 说真的,搞固态电池这些年,咱们从“追赶”到“领跑”,靠的就是这股子“死磕”劲儿。未来,这技术肯定不止用在车上——储能、航空、机器人……哪儿需要高能量密度,哪儿就有咱们固态电池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