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传感和变送] 智能防雷雷电预警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方案

[复制链接]
106|0
地凯科技 发表于 2025-11-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通信、交通、石化、新能源等关键行业的依赖度不断提升,雷电灾害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传统防雷措施如避雷针、SPD浪涌保护器、接地系统只能在“被动防护”层面减轻雷击损害,而无法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预判与主动预警。
因此,地凯科技智能防雷雷电预警在线监测系统(以下简称“智能防雷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结合气象电场监测、雷电定位、数据分析、通信联网等多项技术,能实现对区域雷电活动的实时监测、风险评估与分级预警,为重大工程提供“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分析”的全周期防**理手段。
二、智能防雷系统总体架构
智能防雷雷电预警在线监测系统通常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大气电场变化监测与雷电传感器单元
雷电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中心
通信与远程监控系统
平台软件与可视化预警中心
系统设计遵循以下标准:
GB 50057-201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 21714-2008 《雷电定位系统技术要求》
QX/T 285-2019 《地基大气电场观测规范》
DL/T 1596-2016 《变电站防雷监测系统技术规范》
三、大气电场监测与雷电传感器单元
1. 大气电场监测原理
大气电场仪(Electric Field Mill, EFM)通过感应电极的旋转周期性地暴露与屏蔽电场感应面,实现对大气电场强度(单位:V/m)的实时测量。当雷暴云层带电结构变化或地表电势梯度增大时,电场强度将迅速升高,达到设定阈值即触发预警。
2. 雷电流与雷击计数传感器
除了电场仪外,还需部署雷击计数器与雷电流传感器用于记录直接雷击事件。
测量范围:0.5~200 kA(波形8/20 μs)
记录内容:雷击次数、峰值电流、时间戳
安装位置:SPD前端或接地引下线处
执行标准:GB/T 18802.1-2020《低压电涌保护器》
这些传感器协同工作,能实现对雷电活动从“云-地电势变化”到“实际雷击”的全过程捕捉。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
1. 数据采集器配置
数据采集终端(Data Logger)负责汇总来自各雷电监测节点的信号,并进行初步分析。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采样精度:16 bit
采样频率:≥1 Hz(电场)/ 100 kHz(雷击瞬变)
通信接口:RS485 / RJ45 / 4G / NB-IoT
工作电源:DC 12~36V
存储容量:≥32 GB,支持断点续传
工作温度:-40℃~+70℃
数据采集器采用抗干扰隔离设计,保证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2. 数据处理中心功能
数据中心可部署在本地机房或云端平台,通过算法实现以下功能:
电场梯度变化趋势分析:当电场强度连续升高且超过设定阈值(如±5 kV/m)时,自动判定雷暴云活动。
多点数据融合:综合区域多个传感器数据,形成空间分布图。
智能预警算法:结合历史雷暴数据、实时气象参数(湿度、风速、气压)进行风险评估。
雷电事件回溯分析:支持导出雷击曲线、雷电流波形、雷击定位坐标。
系统软件应符合国家《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GB/T 34941-2017)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
五、通信与远程监控系统
智能防雷系统的通信模块承担现场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
1. 通信方案
主链路:光纤或以太网(Modbus TCP/IP协议)
备用链路:4G/5G无线通信或NB-IoT
通信加密:AES-256加密与SSL认证
传输延时:≤1秒
2. 远程监控功能
系统支持多终端访问(电脑、平板、手机APP),实现:
实时查看电场曲线与雷电活动地图;
雷电风险黄/橙/红三级预警推送;
自动短信、微信或邮箱告警通知;
历史数据分析与导出报表。
六、地凯科技智能防雷雷电场在线监测行业应用方案
1. 电力系统
在变电站、输电塔、风电场等关键节点部署电场仪与雷电流传感器,可实现变电站雷击风险预测、避雷装置性能诊断。
推荐部署密度:每10平方公里1套电场监测单元;
通信方式:光纤+4G备份;
接口协议:DL/T 1596兼容。
2. 通信与数据中心
通信机房、IDC数据中心通过智能防雷系统可实现机架级SPD状态监测与雷电预警联动。
电场传感器安装于机房楼顶;
通信方式采用NB-IoT低功耗联网;
联动策略:电场值>8 kV/m时自动切换UPS旁路、关闭非核心设备。
3. 石化与危险化工区
石化储罐区、天然气站点对雷电预警要求极高。
防爆型电场传感器:Ex ia IIC T6级;
预警提前时间≥10分钟;
供电方式:太阳能+锂电混合供电;
符合GB/T 3836.1-2021《爆炸性环境电气设备》标准。
4. 交通与机场领域
机场塔台、导航台站、高速铁路沿线均可部署雷电预警系统,实现航班调度或列车运行安全控制。
预警等级:黄/橙/红三级;
预警发布方式:智能广播+短信推送;
系统响应时间:<3秒。
5. 新能源发电场站
风电场、光伏电站地域分布广、环境恶劣,通过雷电在线监测系统可实现远程预警+SPD状态监测一体化管理。
电场仪布点间距:5~10 km;
防护等级:IP67;
通信方式:LoRa自组网或4G/卫星通信。
地凯科技智能防雷雷电预警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融合传感监测、智能计算、通信互联、可视化管理等技术,实现了雷电灾害防控从“被动防护”到“主动预警”的转变。该系统已在电力、通信、石化、交通、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符合国家标准体系要求,是未来智慧城市与数字能源基础设施防雷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9

主题

89

帖子

0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