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 arm 交流学习

[复制链接]
8948|51
1638574407 发表于 2012-12-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拟机用vmware挺方便的
nongfuxu 发表于 2012-12-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噢 非常想玩一下,只是linux,没有办法过BGA焊接关。
难不成只买块开发板玩玩?然后就OUT了?不敢想。
ohnoyes 发表于 2012-12-2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楼主,继续加油,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嵌入式工程师。
yr736002477 发表于 2012-12-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HINI 发表于 2012-12-8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我也在学,太难了
圈圈虫1989 发表于 2012-1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是打算直接从底层往上层学习吗?我也有一块MINI2440的开发板,JLINK也买了,但是还是发现到底应该从哪个方向去学校嵌入式ARM linux,是应该从linux应用层起步,还是直接从驱动开始。本人有一定的PIC24F单片机的开发经验,用单片机+网卡芯片做过产品。最近在看linux C语言编程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2-12-23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096361013 于 2012-12-23 21:25 编辑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在Linux 平台下,要为开发板编译内核,图形界面Qtopia ,bootloader,还有其他一
些应用程序,均需要交叉编译工具链。
交叉编译器为:arm-linux-gcc-4.4.3
Step1:将arm-linux-gcc-4.4.3.tgz 复制到某个目录下 ,然后
进入到该目录,执行解压命令:
#cd ../你想解压到的目录
#tar xvzf arm-linux-gcc-4.4.3.tgz   耐心等候 正在解压。。。。

Step2:把编译器路径加入系统环境变量,运行命令
#vim /root/.bashrc
编辑/root/.bashrc 文件,在最后一行添加:
export PATH=$PATH:   解压目录/toolschain/4.4.3/bin
保存退出。

重新登录系统,使以上设置生效,在命令行输入
arm-linux-gcc –v ,会出现版本信息,这说明交叉编译环境已经成功安装。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2-12-23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圈圈虫1989 发表于 2012-12-8 19:08
楼主是打算直接从底层往上层学习吗?我也有一块MINI2440的开发板,JLINK也买了,但是还是发现到底应该从哪 ...

我的方法是:先按着mini2440 教程学一遍,然后你就入闷了,要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我不想做应用层,想做驱动。所以有了前面的基础,学起驱动来 我觉得不难,特别是对于有单片机经验的人来说。只不过是它基于LINUX。那你就实践就行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再难的技术都会被你征服的。
jinanwt 发表于 2012-12-2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支持楼主继续
Charles_lee 发表于 2012-12-24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正在学习中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2-12-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重新下载了一个fedora9。呵呵

大家平安夜快乐!老婆买了一袋苹果,边吃苹果边看我的arm,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着急!慢慢来。大伙加油啊!
冰澈 发表于 2012-12-25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正在学习中
whb0521 发表于 2012-12-2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3-1-7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supervivi 的“a”功能下载uboot到nand flash ,超级终端没有显示,各位大侠,这是什么问题呢?我设置DNW配置地址为:0x30008000 ,是这个地址吗? 总感觉是地址簿对,开发板led该亮的都亮了呀。求解 谢谢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3-1-7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将mini2440开发板调到Nor启动档,利用supervivi的a命令将u-boot.bin下载到开发板的Nand Flash中,再把开发板调到Nand启动档,打开电源就应该从Nand Flash启动了,可是超级终端没有信息
江枫渔火 发表于 2013-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vivi也好,uboot也好,针对流行的ARM9芯片,人家都已经有移植了,大多数人只是拿来主义。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3-1-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枫渔火 发表于 2013-1-7 09:29
vivi也好,uboot也好,针对流行的ARM9芯片,人家都已经有移植了,大多数人只是拿来主义。 ...

那也必须懂得怎么拿来用?所以有些东西还是需要了解的。 现在弄好了。是我的nand 型号问题,64M的flash和128M的不通用,改为128M的flash 驱动就可以用了。
 楼主| 1096361013 发表于 2013-1-8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交流
yjzengli 发表于 2013-1-8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中
圈圈虫1989 发表于 2013-1-13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bootloader现在用的比较多的还是U-boot,还是很有必要看一遍源代码,至少可以加强对ARM9的体系架构的理解,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起先一直没弄明白在执行U-boot之前ARM应该还需要一段程序把U-boot加载到SDRAM中运行,认真看完step1后发现,原来S3C2440是不带片内ROM的,上电后直接调用NAND FLASH(0x40000000或者0x00000000,居然应该看硬件连接是Nor启动还是NAND启动)中前4KB的输入放入SDRAM中运行,这4KB的代码作用就是初始化ARM的系统时钟、关闭看门狗、将4KB之后的程序复制到SDRAM中运行。所以为什么ARM9的最小系统必须还包括外置的SDRAM和Flas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