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校园故事# + 我是“玩命之徒”
——记2012年TI杯模拟专题邀请赛
院系:西安交通大学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2012年的夏天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可是对我来说,在这个夏天所经历的事情,是我终生也无法忘怀的。
还记得三年前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家里执意让我报西交的电气,而我拗不过,只好将自己想学的电子填到了第二志愿,最后由于分数不够上电气,我如愿被调剂到西安交通大学09级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我对电子设计产生兴趣,可能是因为小时候接触计算机比较早。记得那还是95年左右,父亲由于写研究生论文,借到一台x86的机器,当时跑的还是dos,制表还是CCET。我当时就非常好奇,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可以打印出文本。非常“幸运”的是,用了不久,机子可能是软驱坏了,就把它的机箱打开来,只记得当时看到那里面好多电线,好酷的感觉。再后来,家里买来电脑,看到装箱材料里面有一张不知是哪的电路原理图,一张纸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线,完全不懂把这种东西附在产品里是干什么用的,而同时,我心里就暗下决心,总有一天,我要弄懂这一切。
上了西交的电子系以后,第一年成绩很不理想,均分不到80,而且学到的知识貌似与我想像中的电子关系不是很大,后来我才了解到,电子系是偏器件与材料的,基本和单片机,嵌入式,电路板没有关系,我非常的不甘心。就这样进入大二,我对单片机电路板种种玩意还是一窍不通,看到社团里电子部跟我同级人做的电子时钟和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并且说一些自己完全不懂的术语,心里真是难受极了,自己来大学一年,究竟学了些什么东西?高数?线性代数?物理?可是别人已经会自己焊电路板,会往可编程芯片里写程序,会用protel画PCB了。我急了,于是赶紧请教社团的同学,问这问那的,后来他让我先去学郭天祥老师的单片机教程,从此我正式步入了电子设计制作的大门,那学期,以至后来的一年,课本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单片机”。而当时我又该何去何从,是认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还是学习单片机?可能我一秒种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我知道自己当时想要学的是什么,我该玩命了。
大二上学期的时候,我开始看郭天祥老师的51单片机教程,平时课程很紧张,根本没有时间干其他事,既然常规时间没有了,那总得搞点时间出来啊,所以我就每天晚上看视频,基本每天一节课,看到半夜1点多才睡,然后早上6点多又得起床去上课。以致后来,同学都说我是超人,不需要休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欠了多少知识,得花多大功夫补回来,我们专业不讲这个,我更要加倍努力地学习,才能追赶上自动化、信息专业的同学。后来视频看得差不多了,就在网上买了自己的第一块51开发板,在上面跑视频里的程序。那个时候,可能因为板子和视频中的不一样,接口有些变化,调一个程序半天调不通,晚上2-3点睡更是家常便饭,我确定我是在玩命了。就是这样地玩命,我的付出也收到了成效,感觉进步很大,差不多知道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之前那些不懂的术语,也慢慢能够理解了。这样一来,我学习的热情就更高了,顺着视频和网友的建议,我又开始看另一套Altium Designer的视频,差不多过了半个月,我已经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并在布线的时候遵守一定的规则了。在这里还是要非常感谢学校工程坊的开放性实验,我报名参加了很多项目,那些项目基本都是现成的电路板和元件,只需要焊接上去就可以用了,去的次数多了,老师跟我也熟了,我也终于等到了我的第一个PCB任务。当时有一个声光控开关的实验,原板的220V输入与一个耐压只有25V的电容离得非常近,我的作品就是因为接万用表测电容电压的时候,把电容和220V短接掉了,后果当然很可怕,电容爆炸了……我的任务就是对这个板子进行修改,使它的布局更合理,更方便测试。现在看来很简单的电路,我当时竟然花了半个月去完成,确实是因为第一次做,好多东西还不是很熟练,总是害怕哪里出差错,所以反复检查,才给老师交的工,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板子能够顺利工作,我也得到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俗话说万事入门难,既然已经入了这个门,下一步的学习便很得心应手了,大二的下学期,我又从网上买了一块S3C2440的ARM嵌入式开发板,开始学习ARM的开发,一开始,我以为从单片机到ARM嵌入式,只不过是接口更丰富,速度更快而已。学着学着,我开始疑惑,为什么好多教程,都把嵌入式开发跟Linux扯上关系呢?学了好久,也在网上看了好多才知道,我的那块ARM9开发板已经厉害到可以跑Linux操作系统了,如果像以前单片机那样操作端口那样用ARM的话,只能叫跑裸机程序,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是可移植性,通用性,功能都不如跑操作系统。所以我又一头扎入了Linux和嵌入式,还是每天晚上熬到很晚,看国嵌的免费视频,自己再动手操作,到学期末的时候,我终于充分理解了Linux跟嵌入式的关系,后来由于进入了学校的网安实验室,开始做FPGA的开发,所以嵌入式这块就研究的比较少了,感觉从单片机到嵌入式,再到FPGA,转型太快。但是我觉得这不重要,我一直以为重要的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在一个项目需要你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时,能够迅速从各种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换句话说,就是玩命地学,最终完成目标。在实验室的一年多时间,我做过FPGA的逻辑,也做过基于FPGA的开发板原理图,也懂得了,玩命是多么地重要,一般来说,在刚接触一个领域时,可能知识会是一片空白,可能和同行的差距很大,怎么办呢?玩命吧!
前面说了这么多,可能跟竞赛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我觉得说这些作为铺垫很有必要,毕竟这些经历是我能够参加本次TI杯的先决条件,试想,如果我当时不自学单片机,嵌入式,FPGA和画PCB,又怎么能够有机会参加竞赛呢。我只是想说,从来都没有什么知识是一开始就懂得的,也不是自己的专业学习什么,就去学习什么,而是自己想要从事什么,热爱什么才去学习什么。由于我的玩命,我的一位舍友同学,可能是受到我的影响,看到我用单片机控制上面的LED依次亮起熄灭,觉得非常神奇,也开始问我怎么做到的,我便把单片机的概念跟郭天祥老师的教程介绍给他,他也便开始学习起单片机,而我这位舍友,就成为了我这次参加TI杯的队友,我每每想到这里,都不由地感慨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是如何大,试想, 如果没有当初社团的同学谈论那些我完全不懂的术语,我又怎么会自惭形秽,玩命学习相关知识,如果没有我玩命学习单片机,又怎么会有舍友也跟着我学,就不会有后来我们一起参加TI杯了。从这个角度看,我无疑是个幸运的人,很庆幸有社团那群热爱单片机的同学。
说到参加竞赛,事情可谓是一波三折,最初想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是大二下学期当。时是单数年的全国竞赛,刚学会单片机,懂一点嵌入式,学过一点模电,数电课程一点没学的我,就跟社团,还有工程坊开放实验认识的两个同学组队报名了。不幸的是,我们的队伍都是大二的,没有找到大三的学长带,我们没能通过初选。虽然我觉得我有能力,但是看样子我们的队伍仍然没有得到指导老师的信任, 直接就被刷掉了,连赛前培训都没有机会参加,心情真的非常糟糕,很失落的感觉,也是非常不甘心,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数电要等到大三才开始学,大二的知识非常有限,老师对我们的情况也不了解,谁都不可能把机会给基础知识都不全的队伍。11年的竞赛,我没有能够参加,取而代之的是我报名参加了网安实验室的暑期实习,并成功进入实验室开始做FPGA的相关开发,现在看来,竟然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在实验室里,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我的启发与指导,我依然是玩命地做事,那时候,我已经习惯了晚上1点以后睡觉,可能对身体真的是不太好,但是玩命之徒总有安慰自己的办法: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拼一拼,等到老了,连玩命的机会都没了,那时候就只有后悔。接下来进入大三了,课程的内容可谓是神课,概念跟公式都很难理解,基本都是和物理与材料方面的关的,依然没有一门课是讲单片机的,除了我那位舍友,系里鲜有人懂得单片机,我除了庆幸,还是庆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