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 / (1 + AF)”之续集

[复制链接]
10789|55
Lgz2006 发表于 2012-11-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taodemeng,首先希望不要编辑太厉害了。然后大家慢慢讨论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21# Lgz2006 哦,呵呵!
Lgz2006 发表于 2012-11-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13# Lgz2006 没有的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5:56

A或Af里的输入是Ui还是Vi ?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23# Lgz2006 结合图才好说啊。反正华成英的方法里是:Ui-Uf 是拆环后的A方块的净输入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23# Lgz2006 结合我尚在混沌中 怎可窥洞天的57楼,A方块的输入当然是Vi,而Vi=Ui-Uf。
Lgz2006 发表于 2012-11-7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指的是考虑有Rs情况
xmar 发表于 2012-11-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mar 于 2012-11-7 18:05 编辑

17# xiaotaodemeng
Af = A / (1 + AF)公式推导中还忽略A模块、F模块存在的延时。如果考虑延时,就像两面镜子对照看见图像。公式还能成立吗?
xukun977 发表于 2012-11-7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ukun977 于 2012-11-7 18:40 编辑
若还不明白,上逻辑课:

基本概念:开环增益——断开反馈后所得的增益。

基本假定:深度反馈——开环增益(或与之相关的参数)趋于无穷时闭环增益收敛。

数学推导:由基本假定和目标表达式(A/(1 + AF)),可知由 ...
HWM 发表于 2012-11-7 14:20


A‘含反馈电阻Rf。此与开环增益这个基本概念矛盾

翻译一下:若A'不含F中的参数,则没有矛盾。
把schematic和model混为一谈,能不矛盾吗?

一个简单的A/(1+AF)就能干倒一帮人,难怪锅内做电路的都在潮汐或模仿国外的东东

另外,楼上的几位,你们现在掌握的那个计算方法还有漏洞,不信我画个课本上的电路让你算输出阻抗Rof,你会发现前天还能精确计算的,现在不行了。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8# xukun977 愿得一试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27# xmar 你的意思就是如果F方块或者A方块中倘若包含电容电感等延时因子还准不准确,对么?我们看到,虽说是负反馈的一般公式推导,但是没有限制A,F方块中不能包含这些元件。

换句话说,负反馈的电路能一样适用于其他特殊情况,包括自激振荡发生装置(华成英教材中后文就用过),正反馈等等。

我就用来处理过电感三点式,电容三点式电路,结果和复杂的解析法的结果趋于一致。

全是立足于自己狭窄的视野所做的判断,选择性吸收。不希望误人子弟啊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26# Lgz2006 拆环的A的输入依然是Ui-Uf。 简单,你把Rs串入Ri,这时候原来的Uo=A*Vi=A*Vi/Ri*(Ri+Rs)=A'*Vi
显然考虑Rs时放大系数A变成了A‘,是原来A的(Ri+Rs)/Ri倍。
xukun977 发表于 2012-11-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在把教科书上的电路图改了下,管子集电极电阻换了个位置。
只要计算Rof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Lgz2006 发表于 2012-11-7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Q2c输出Vo;R4(RL)串有隔直电容
yuyi21ic 发表于 2012-11-7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留名再看!
Wxy8030 发表于 2012-11-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哦,精彩的帖子啊!
huanben 发表于 2012-11-7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顶。很精彩哦,不过希望各位一哥在吵架的时候多贴图哦。有些地方没看懂:lol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7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32# xukun977 对Rof的结果没有特殊要求吧,只要他能和multisim仿真结果一致就ok吧?肯定含有R4,没有问题吧?
Lgz2006 发表于 2012-11-8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977这个题目有意义了,应该是冲着1+AF的广泛性精确性去的,有趣
xiaotaodemeng,是否“含有R4”不影响题目讨论,R4任何时候并联进去都行
这个电路有4个局部负反馈环节,分析计算应该够玩儿一阵子的了
我想啊,它和1+AF肯定没有冲突,只是不那么直接——
只要定义电路具有“(V1-Vf)A=Vo”特征,那么Af=A/(1+AF)的广泛适用性就只是数学结果所赋予的——
如果说有所限制,那就是必须符合负反馈电路特征

相信某一天会有一种更高位的电路理论,能够涵盖像1+AF的低级理论
xmar 发表于 2012-11-8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30# xiaotaodemeng
我的意思就是如果F方块或者A方块中即使不包含电容电感等延时因子Af公式的推导违反因果律。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是这个意思。这个问题要表达清楚不太容易,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抛砖引玉尔。
xiaotaodemeng 发表于 2012-11-8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iaotaodemeng 于 2012-11-8 13:47 编辑

38# Lgz2006低级”,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