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1年1月7日,中国加入国际电报公约(万国电报公约1923年1月23日,中国最早与外国通报的无线电台建立。5月,由英商承建的喀什噶尔电台建成,与印度北撒孚通报,效果清晰良好。这是我国最先与外国进行无线电通报的电台,但该电台与乌鲁木齐通报不佳,英商因此而悄然溜走。1924年3月29日,上海华洋德律风公司在租界装设了爱立信生产的自动电话交换机投入使用。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自动电话交换机。
1924年,在沈阳故宫八角亭先建立了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世界各国的新闻,并与德国、法国订立了单向通信(即单向接收欧洲发至中国的电报)。1924年秋,北大营长波电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真空管发报机,实现了与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和云南的远程通信。
1927年6月,沈阳大型短波电台竣工,装设了10千瓦德制无线电发报机。年底,成立了沈阳国际无线电台,与德国建立了双向通报电路。这是中国与欧洲直接通信之始。1928年,又增设了美制10千瓦短波发报机。沈阳国际无线电台承接转发北京、上海、天津、汉口等各地的国际电报,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国际电台。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29年1月14日,上海建设了功率为500瓦的短波无线电台,开始与菲律宾通报,并由菲律宾中转发往欧美的电报。
1930年12月,与旧金山、柏林、巴黎建立了直达无线电报通信。正式开通中美、中德、中法电路。这是当时唯一由国家经营的国际电信通信机构。-上海南京间开办真迹电报。
1931年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等省先后开办省内长途电话业务。浙江省的长途电话沟通了全省各县。我国第一条长途电话地下电缆建成。广东建设了广州、香港之间的长途电话地下电缆,有线三十余对,全线长160公里。这是我国第一条地下长途电话电缆1931年--1934年,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广州、杭州、汉口等城市陆续开办市内自动电话局。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34年1月起,交通部提出建设"九省联络长途电话"的计划,计划建设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东、河北等九省联络长途电话线路,干线总长3173公里,于1935年8月竣工。
1936年,浙江省电话局首先在杭州、温州间装设德制的单路载波电话机。这是中国最早使用的载波电话。-中国第一条国际无线电话电路开通。
1936年,中国上海与日本东京之间开通了无线电话电路。这是中国第一条国际无线电话电路。
1937年,中国在长途干线上开始装用单路或三路载波机。
1942年,中美试办无线电相片传真。
1943年,中国利用载波电话电路试通双工音频电报。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1947年,上海国际电台开放电传机电路。
1948年,上海、旧金山间开放单向无线电相片传真。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经由苏联转接通往东欧各国的国际电话电路也陆续开通。
1950年6月,开始建设的北京国际电台的中央收信台和中央发信台,于1951年相继竣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重点通信建设工程。
1952年9月10日,北京至上海的相片传真业务开放。
9月24日,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相片传真业务开放。我国首次开通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