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oldSunMonkey 于 2013-2-5 22:55 编辑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谁能够充满信心的肯定的回答我?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太简单了,简单到不需要去想答案。但就是这个简单到不需要答案的答案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成效。有人能够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有人皓首穷经,最后也只是个不入世的酸秀才。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掌握知识?是学习技能?是开阔思维?是完善自我?……也许还有更多精彩的答案,而我对这些答案的回答通通是“错!”,完全错误,学习的目的在于看透!
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都是开山鼻祖最厉害,后代是一代不如一代。孔子之后,谁能胜过他,孟子也只能称个“亚圣”;老子之后,谁能胜过他?孙子之后谁能胜过他?张三丰之后,谁能胜过他?……。而国外如欧美国家似乎则完全相反,别人总是在发扬光大,后人总是能胜过前人。同样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在我看来,这就是不同的学习目的所造成的结果。. N5 [# s4 P; l D" x# h3 h9 ?* u
我们对于所学的东西,总是抱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鼎礼膜拜,力图去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完全的毫无理由的放弃了我们自己。须知,任何一种学说或是技能,都源创始人独特的经历、经验;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经验,就好比“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不可能去过创始人的生活,所以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得到创始人的学说。所以,能学个一招半式就算很不错了!
“学习的目的在于看透”,这是我多年以来,探寻营销之门总结出来的。在最开始总是惊叹于大师们魔术般的营销手法,于是总是去追求最全面的方法,恨不得要读尽天下所有的营销书籍。但始终发现,虽然有这么多的方法,在营销实践中总是不太灵;总觉得,读过的那个营销案例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自己所面临的情况总不是那么理想。当抛开所有方法,实事求是的把这个事情做了之后,又会发现,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用这个方法解决的……。这种情况反复的发生着,当时的感觉是自己的知识面还不够,还需要学习更多,于是我陷入了没完没了的学习中,而且永远觉得还缺点什么。可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有一天,突然脑筋开窍了,发现研究的很多方法,其实都是同一个方法,这些方法都基于同一个原理。于是三下五去二,把一大堆的书,一下子分成了几个小堆,每一个小堆的书,其实讲的是同一回事情,然后再把这几个小堆提炼成几个原理,整理出一个营销的框架。9 I/ z+ S2 }6 `. x
“学习的目的在于看透”,就是我们在学习时,要去探究学习内容背后的本质原理,就是寻根究底,去**创始人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停留在表层。当你接触到一个东西,就要想到如何超越,而不是去掌握,整天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当不了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