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酱油启示录——35

[复制链接]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说实在,我那是白费口舌....,相关问题不再答复。

等着新“酱油论”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jz0095| | 2013-7-9 17:36 | 只看该作者
1)说明根本不懂这句话——“若GL + Gn < 0,则特征根在s平面的右半边。u(t)的非平凡(即非零)解是个发散或发散振荡解。”,本质是不懂微分方程(那是数学)。
没回答我的问题。发散的振荡,物理上是怎么产生的,需用模型解释。除了公式,你还能换个方式吗?因为我不信服你列的方程的合理性,需要你先说明,你立的方程是合理的,你之后的解释才有意义。注意,要解释,不需要先下结论。

2)“负阻”和“正反馈”原本等效,此贴已经说明其一(教科书有其二之说明)。说明不懂相关概念的本质。
我不懂,呵呵。需要你证明,你能展示存在负阻。

3)GL + Gn = 0仅是个等式,表明稳态条件。任意发挥,说明不懂其意义。
我的实验已经证伪了该条件的可信度。

4)同一个问题,即不明白稳态(GL + Gn = 0)是何物。
还是没正面回答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jz0095| | 2013-7-9 17:39 | 只看该作者
路过打酱油。。 发表于 2013-7-9 16:28
说实在,我那是白费口舌....,相关问题不再答复。

等着新“酱油论”吧。 ...

感到遗憾,半途而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xukun977| | 2013-7-9 18:22 | 只看该作者

站在HWM角度看:

HWM以上的分析推导,本身没有问题,与传统教材所述,几乎一致,尤其是大信号稳幅这一段:






站在jz0095的角度看:

jz0095所思,和我一样,我想也和任何一个肯思考的人一样,都有这样的疑惑:从起振到稳定振荡,这么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居然就用两句话、2,30个字糊弄过去了,打马虎眼似的。
有了疑惑,你去查网页资料或相关书籍,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全都是这样说的。
不能说的原因,果真像上图红【】中所说的那样吗?NO。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xukun977| | 2013-7-9 18: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不具体论述”实际是逃避。
我在11楼链接中,已经把定量分析平台给你准备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例子。
各种工具都可用,比如matlab/SPICE等,只要能把整个过程说清楚就行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6398| | 2013-7-9 19:05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9 18:22
站在HWM角度看:

HWM以上的分析推导,本身没有问题,与传统教材所述,几乎一致,尤其是大信号稳幅这一段 ...

毫无疑问,这是一派狐言的胡说八道!
所谓的副电阻,虽然本人并不知道其说的是什马,但根据稳幅的原理,肯定不对,因为稳幅,绝对不是小信号的概念,而是打信号的负反馈或受制于电源电压而稳定的,是很难有一个解析的判断公式的。
不知道,负电阻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但肯定不应该是西方人,肯定就是国人的异想天开。
到目前为止,本人暂时持有上述看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xukun977 2013-7-9 19:27 回复TA
第2段、第3段都是错的,,知识如此贫瘠,抓紧恶补吧,刻不容缓。。。 
27
6398| | 2013-7-9 19:39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9 18:22
站在HWM角度看:

HWM以上的分析推导,本身没有问题,与传统教材所述,几乎一致,尤其是大信号稳幅这一段 ...

z0095所思,和我一样,我想也和任何一个肯思考的人一样,都有这样的疑惑:从起振到稳定振荡,这么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居然就用两句话、2,30个字糊弄过去了,打马虎眼似的。

万万令人没有想到和相信的是,你居然也是个肯思考的人。如果你要真会思考,那么你把本人的震荡思想也复述一遍吧,以向世人证明你居然也是个能够思考的人。然而无论如何,你都像是个只会copy书本照相的人。大家怎么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jz0095| | 2013-7-9 20:18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负电阻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但肯定不应该是西方人,肯定就是国人的异想天开。
6398,负阻还真不是国人异想天开出来的。是真有负阻那回事,是和有耗正阻功能相反的等效电阻,是可以测量和仿真出来的。

其实负阻网络的特性并不像现有理论描述的那么单一,我已经结合仿真说明了负阻阻值导致网络增益的各种变化。楼主列出的现有方程从概念上说都是有缺陷的。但遗憾的是,楼主不想把这些内容辩清楚再走。
我同意xukun977关于“逃避”的意思,准确地说,是现有理论回避了这个难点。解决不了难题的回避还情有可原,但不能因此就永远墨守成规。
关于我为什么开发“线性振荡的原理”和“线性”的含义,我已经说过了。正确与否,需要由事实来验证。数学论证不了的,需要修改的是数学,而不是事实。起码,我拿事实验证过了,并达到了一定的吻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6398| | 2013-7-9 2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398 于 2013-7-9 20:54 编辑

按照本人的方法,电容反馈振荡电路的小信号电路如下:
其实Vo‘表示在Vo的作用下将会有的输出。即上电时刻,是有会使电路传函相位为0的频率成分的,如果增益大于1,那么就会发散振荡,由于电源电压的限制,就出现了等幅的正弦波振荡。这里的深层原因就是,三极管的小信号电路的输出电压不断增大,然而对于实际的电源电路来说,不会有高于电源电压的信号出现,所以出现了上升率无限大的信号,很接近于方波,然而方伯的频率成分还是复杂的,也只有相位为0的信号,才能自己激励自己发生振荡,正弦波振荡就是这样出现的。简单地说,只要开机或噪声存在相位为0的频率信号,增益大于1就必定振荡。
然而,本人这里的结论同教科书可能还是不一样,但本人这里的传递函数的计算才是没有任何负载效应的,虽然不是开环等效电路,但其实是闭环的。道理就是,输出电压激励下,产生下一个输出电压,如此循环下去,就实现了振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6398| | 2013-7-9 20:59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1
6398| | 2013-7-9 21:10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个假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jz0095| | 2013-7-9 21:53 | 只看该作者
6398,你29楼的图跟我在18楼说的楼主的图是一样的。你能在电路完整的情况下计算出输入、输出两个节点的阻抗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3
xukun977| | 2013-7-9 22:04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有意思,随便画个图,假设它就是振荡器的实际运行轨迹:



普天盖地的振荡器分析过程,都是针对图中的小红点--仅仅这一个【点】,其余所有过程,都是通过猜想、想象得到的,找不到理论依据。

面对如此尴尬境地,不但没有疑惑,反而很有成就感----看,我很厉害吧,我能把f推导出来,我能把Amin推导出来。同志们,干了这点事,只是**长征第一步而已,没有意识到?!!!!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6398| | 2013-7-9 22:06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3-7-9 21:53
6398,你29楼的图跟我在18楼说的楼主的图是一样的。你能在电路完整的情况下计算出输入、输出两个节点的阻抗 ...

但是,我的这个算法,无法计算输入输出阻抗,因为一旦计算,就是开环了,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不开环,其实就是输入为0的那个反馈框图。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如此新奇的计算方法没有阻抗的概念啊!而且只能,这么算。其他方法,例如书里的,本人无法保证和本人这种算法的结论一样。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xukun977| | 2013-7-9 22: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那帅锅,前天让你看了维恩桥推导,只需“三斧头”:



你上面这种三点式振荡器,同样也只需三斧头,要不要look下?
(小声问句:啰里八嗦的猛推方程累不累啊?有这么麻烦么?)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6398| | 2013-7-9 22:14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3-7-9 22:12
楼上那帅锅,前天让你看了维恩桥推导,只需“三斧头”:

恐怕必须得这样!
这是振荡的概念问题!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jz0095| | 2013-7-10 10: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z0095 于 2013-7-11 08:39 编辑

按照楼主例子的结论,只有C2/C1的比值,等于β,没有C与L的比例信息。为了验证,本人对该电路作了仿真,并与新原理的仿真(新仿真)作了对比。新仿真与楼主电路仿真的关系,好比歼-10战机伴歼-20试飞的关系,为雷达提供靶子。即,新仿真根据参数的变化判断起振与否,然后根据同样的参数,看楼主电路的表现。
新仿真已经经过不同组态电路的多次验证。此仿真频率为500MHz。晶体管参数由厂家提供。楼主电路的仿真只能观察节点阻抗是否有负阻,有负阻则“有可能”起振。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在实践中,大电容比未必能起振。
新仿真采用非接地电感元件支路耦合信号源的方式,进行传输系数的仿真。信号源也可以通过其他接地谐振元件支路耦合进行仿真。

下面仿真中,C2=k*C1,k即β。
此仿真中,k=10,C1=3.3pf,C2=33pf,L=22.3nh。新仿真满足起振条件,即S’21=0dB,GD<0,端口阻抗仿真略,见中图。楼主电路的节点阻抗仿真,采用的是Z参数仿真,可以同时在多个节点仿真。此输入节点阻抗实部Re(Zin)=-45.8,输出节点阻抗实部Re(Zout)=-6.09,见右图。
楼主给的频率公式:ω^2 = (C1 + C2) / (C1 C2 L)
此仿真频率f=615.3MHz。

为了显示我第3点质疑:C2/C1<1也可能起振,下面的仿真将k设为0.1。
结果:C1=32.5pf,C2=3.25pf,L=22.3nh,新仿真满足起振条件。楼主电路的结果:Re(Zin)=-83,Re(Zout)=-261.4,f=620MHz。

再看满足C比例要求,L、C随意取值不起振的仿真。
k=10,C1=21pf,C2=210pf,L=4nh;
Re(Zin)=-65,Re(Zout)=0.01,谐振点f=576MHz。有负阻,未必起振,这个例子给的结果有判断起振的可靠判据吗?

再看k=0.1的情况,即C1、C2的大小掉个个。
k=0.1,C1=189pf,C2=18.9pf,L=4nh,新仿真不起振。
在这个仿真中,楼主电路的谐振点移高了,在该谐振点上,两个节点阻抗实部都>0,说明无负阻,不起振。
f=607MHz。

楼主现有理论方式的仿真表现,就是我说的“静态分析”表现的实例。先不提模型电路是否合理,仅凭一个稳态方程,所能得到的结果是非常有限的,更别指望得到动态的结果。因此,由静态分析得到的“无线性稳态理论”的可信度也值得怀疑。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xukun977| | 2013-7-10 13:47 | 只看该作者
jz0095 发表于 2013-7-10 10:54
按照楼主例子的结论,只有C2/C1的比值,等于β,没有C与L的比例信息。为了验证,本人对该电路作了仿真,并 ...


做了不少工作。
但HWM大师只对方程有兴趣,对电路没什么兴趣。
所以辩论展不开。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maychang| | 2013-7-10 14:10 | 只看该作者
二位:既然知道“辩论展不开”,何必在这个帖子里面讨论?另开一帖不好吗?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jz0095| | 2013-7-10 14:44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3-7-10 14:10
二位:既然知道“辩论展不开”,何必在这个帖子里面讨论?另开一帖不好吗? ...

可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