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 和 R2 上、下偏置电阻,为 Q1 提供合适的工作点。
R3 为 Q1 负反馈电阻,用于稳定工作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为了停止 Q1 导通时过大的电流流过 Q2 的发射结,烧坏 Q2。
R4 为 Q2 的集电极负载电阻。
R5 和 R6 组成分压电路,为 Q4 提供合适的工作点。
Q1 和 Q2 及其外围电路组成一个阻容振荡器,C2 是正反馈电容。
Q3 及其外围电路组成射极跟随器,提供电流放大及功率放大功能,如果没有它(基极和发射极短路),则过重的负载将导致振荡电路停振。
Q4 和升压变压器组成一个甲类放大器,放大振荡电路输出的正弦波。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Q1 和 Q2 组成信号发生器,Q3 和 Q4 是功率放大级,Q3 也称为推动级。
起振过程比较简单,上电后,R1 和 R2 组成分压电路电路,使 Q1 导通,其集电极电流使 Q2 也开始导通,集电极电位降低,由于 C2 的存在,Q1 的集电极电流随着 Q2 导通程度的增加而使 Q1 的基极电流增加,路径为:
R3 -> Q1 发射极 -> Q1 基极 -> C2 -> Q2 集电极 -> Q2 发射极
这个正反馈过程不可能无限制进行下去,到 Q2 达到饱合状态时将停止。
同时,这一股电流也是 C2 的充电电流,在 C2 两端建立起左+右负的电压,此电压逐渐升高,在 Q2 饱合的时刻也达到最大值。此后,充电电流开始下降。
随着 C2 充电电流的下降,Q1 的基极电流将减少,这又引发另外一次的正反馈过程。此后,随着 Q1 基极电流减少 -> Q1 集电极电流也将下降 -> Q2 基极电流下降 -> Q2 集电极电流下降 -> Q2 集电极电位上升。
Q2 集电极电位的抬升,经 C2 耦合,使 Q1 基极电位也升高,加剧了 Q1 的“不导通”,最终使 Q1、Q2 进入截止状态。
截止状态也是不能持续的,随着 C2 放电的终结,Q1 又开始导通,引发下一个轮回。
最后,最简单的一个元件是 C1,是电源的滤波电路,起到降低电源动态内阻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