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香港正式实施“奶粉限带令”,引起诸多争议。民众是无辜的,百姓的愿望也很纯粹。短期来看,因限购限带所形成的消费空档可以通过增加进口来予以满足。长期来看应该加强对乳业的监管,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的信心。
国人之所以在国外购买洋奶粉,主要缘于两个因素:信任与价格。缺乏对国产奶的信心,自然就把信任转向了洋奶粉,而国内洋品牌价格的居高不下,直接催生了奶粉代购现象。这跟近几年国人出国旅行狂购奢侈品牌的作法类似,一些奢侈品牌国内商场定价数千乃至数万元,而在国外商场却很便宜。不少洋品牌故意把中国国内市场的同一品牌款式价格定得出奇地高,让国内消费者产生巨大价格势差,觉得在国外购买很值,于是就产生的购买狂潮。芝加哥郊区专设供中国人购买的洋品牌,价格有时只相当于这些洋品牌国内价格的几分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游客。国外商场的奶粉主要供本国本地居民购买,突然而至的中国游客而形成的购买力会让当地的商家很为难,因为本地的消费者数量是固定的,比较好预测,也好各货。而国际旅行者的数量及其购买量很难掌握,也难以提前备货,容易产生缺货现象。如果信息不畅,供货不力,对当地居民来讲可就苦不堪言了。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国外旅游增长迅速,在国外购买洋奶粉价格也便宜,是上佳的礼品,给力又给面,适当限购可能是迫不得已。
要真正解决该问题,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奶业的监管,严惩作假者,慢慢恢复消费者的信心。短期需求空档应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其一增加进口奶粉数量,降低进口奶粉的关税,打破大品牌国内高价垄断格局。商务部数据显示,国内洋品牌婴幼儿奶粉零售均价为每公斤200多元,国产品牌150多元。而从国外代购的洋奶粉要便宜三成左右。这个三成的价差,再加上一些洋品牌生产的本土化、作假丑闻,让消费者觉得从国外代购值。增加中小企业的进口数量可以打破大品牌的垄断格局,降低洋奶粉价格。其二是打破进口单一来源地格局。目前据说婴儿配方奶很大一个比例来自新西兰,其实不应该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里。奶业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主业,喝奶是他们的日常习惯。
所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者都是产奶大国。笔者曾参观过纽约州的一家小型奶牛农场,一位加拿大人放弃小学老师职业在到美国买了1000顷土地来种草,只饲养了1000头左右的奶牛,平均一公顷土地养一牛奶牛,牛奶的质量高但价格很低。农场主上大学的儿子也正在苦学中文,准备进军中国奶业市场。所以我国应该给予这些国外的中小奶业主一些机会,让他们把优质的奶出口到我国,不能只让部分国外的大品牌垄断,形成垄断高价。当然更多的洋奶粉进口可能会对我国一些大奶企及小奶户产生一些影响。但也因此能够产生倒逼机制,促使中国国国内日益增长的需要。
其三旅行部门也可提前与前往国目前的预先沟通,把游客数量及欲购买数量提前告知,让本地商家提前备货,专辟中国游客奶粉专柜,以缓解对本地市场造成的冲击。
其四,年轻妈妈们也应该更多的母乳喂养。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妈妈为了忙于事业,也为了更快地恢复体型,追求减肥苗条,倾向于给婴儿早断奶或者不喂粉,专让孩子吃进口奶粉。其实再好的奶粉也只是奶粉,与母乳喂养相差太远,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结论。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更健康,也更聪明。
所以香港等地的限购奶粉其实不值得恐慌,如果因此而促成更多的年轻母亲增加母乳喂养,结局也不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