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在t0时刻功率管T导通,其漏极电压Vt由约600 V电平降至O V,由于电感的作用,变压器初级电流Ip同时开始逐步上升。同时由于Vt电压的下跳,通过电容器C传至L,D的连接处P(参见图2),使该点电压Vp由400 V下跌至一200 V左右。由于Vp变负,使与该点连接的电感线圈中的电流IL开始增加。该电流对电容C充电,并使Vp电压开始爬升。在t1时刻,经由变压器TR初级电感Lp和电感L的充电过程结束,并由控制电路使功率管关闭。这时电压Vt和与Vt相关的Vp再次升高,直至Vp的电压等于电容器Cp上的电压Vcp为止。尽管Vt由于Lt释放能量的原因继续爬升,由于D的箝位作用,使Vp维持电容器Cp电压Vcp之值(约400 V)不变。与此同时,原来给电容器C充电的IL通过二极管D流向电容器Cp,使留在L里的能量转移到了Cp。这样,使电流从输入电压瞬时值较低端向电容器Cp的高电压Vcp流动。 在t1时刻之后,由于D的续流作用,使初级电流Ip沿着Lp,C,D方向继续流动,直至次级二极管导通,变压器开始向次级放电为止(t2时刻)。在此期间,由于Ip的存在,使Vt继续攀升,直至Ip等于零的瞬间,Vt稳定在600 V。在整个的放电区间(t2~t3),IL逐步减少,但Vp维持原电压不变。 在功率管导通的t0~t1间隔内,是电感线圈L储能的时间,该时间间隔△T越大,L中储存的能量越多,电流的值亦愈大。控制△T的因素有2个:一是次级负载,他和△T成正比关系;2是输入回路的电压值,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输入电压越低,△T的值越大。在△T期间"电荷泵"中电容器C的充电电流Ic也逐步增加,流向和图2所标的方向相反,构成功率管漏极电流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