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电路/定理]

为什么说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

[复制链接]
楼主: xukun977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
随时随地手机跟帖
21
maychang| | 2014-6-15 18: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Lgz2006 发表于 2014-6-15 14:34
老chang真是楼主的好捧哏
可逗哏那,角色不配套啊
显然楼主不是来学习的,可也不像是来传授的

捧哏的,最后一句往往是“别挨骂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2
zyj9490| | 2014-6-15 18:3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是流控,另一个是压控,一个是比例转换,无单位,一个是跨导,我指的是BJT,MOS(电子管)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3
zyj9490| | 2014-6-15 18:38 | 只看该作者
通宵敲代码 发表于 2014-6-15 15:44
三机管对电压的放大是你的错觉,
当你把电路中与三极管有关的电阻全去掉的时候,
在增大基极电压,射极电流 ...

这个结论好证明,共射共基的组成的复合电路,第一级的VC交流电压变化不大。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4
maychang| | 2014-6-15 18:51 | 只看该作者
zyj9490  看看电子管的栅极漏电流多么的变化多端,就可以看出不是个电流控件。

更何况电子管并非总是在负栅极电压下工作,栅压为正的情况很多,尤其是大功率情况。
805(FU-5)经常采用零偏压。
丙类放大器常常工作到屏流随栅极电压的增加而减小(栅极电流超过屏极电流)的工况。若说电流控制,此时电流放大倍数为负。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5
通宵敲代码| | 2014-6-15 19:27 | 只看该作者
zyj9490 发表于 2014-6-15 18:38
这个结论好证明,共射共基的组成的复合电路,第一级的VC交流电压变化不大。 ...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6
通宵敲代码| | 2014-6-15 19:30 | 只看该作者
pjy 发表于 2014-6-15 16:04
你要是敢把电阻都弄掉的话,三极管就可能拒绝放大~~

甚至会割腕自杀!:lol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7
Lgz2006| | 2014-6-15 19:36 | 只看该作者
gm仅仅只是一个等效模型的导出参量
级且它也是基于hfe的,充其量算个二级参数
前面咱从三个层面:应用电路,基本参数和物理机制等,均己说明问题了

然而楼主后面跟贴似乎与主题反调一一极力证明BJT不是流控!晕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8
xukun977|  楼主 | 2014-6-15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有什么晕的,说它是压控,是从半导体物理角度理解的
说它是电流放大器,是从应用角度理解的
两种说法不矛盾。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29
Lgz2006| | 2014-6-15 20:25 | 只看该作者
差矣
俺在第三层面一一物理机制一一简述了,3极管的Ic是益于由基极注入基区的载流子扩散-复合运动所形成,而不是某个静电场
所谓gm所显示出的电压性,不过是Ib*rbe的折算值,完全不可与物理机制比拟,除非有新机制原理发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楼主的钟爱-GM!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0
xukun977|  楼主 | 2014-6-15 20:38 | 只看该作者
maychang 发表于 2014-6-15 17:51
通常使用小信号模型。小信号条件是管子的参数可以视为线性。
Vbe~Ic变化那么大,非线性很厉害,难以视为线 ...


将NPN管视为两端口,发射极共地,若基极侧的端口电压为V1,端口电流为I1,集电极侧分别为V2/I2。现在V1可调,实测发现,I2~I1的线性度,劣于I2~V1的线性度。原因是大电流补偿。
共基时正好相反。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maychang 2014-6-15 20:41 回复TA
这恐怕也与工艺有关吧? 
31
Lgz2006| | 2014-6-15 21:03 | 只看该作者
I2/V1~=C,还真有这个近直饯特性图
同区间的I2/I1图则是馒头型
但这不足以达成“电压型“共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2
xukun977|  楼主 | 2014-6-15 21:20 | 只看该作者

想用beta,肯定跟工艺相关,用gm就没这么烦心。

在电子管时代,需要有plate曲线,然后画上负载线,才能确定偏置。
到了BJT时代,为了"兼容",为了过度,也在管子手册上画出类似曲线,但此时,这些曲线对偏置点的设置,没有用了。Why?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评论
maychang 2014-6-15 21:52 回复TA
这些曲线对偏置点的设置,没有用了----有用是有用,问题是生产厂家不给出曲线的话,只能自己去测。 
33
Lgz2006| | 2014-6-15 21:23 | 只看该作者
xukun977 发表于 2014-6-15 20:38
将NPN管视为两端口,发射极共地,若基极侧的端口电压为V1,端口电流为I1,集电极侧分别为V2/I2。现在V1 ...

可惜是,现实应用几乎迂不到这种可提供補偿的恒压源
同时,这种单纯以b-e直接做为信号负载也几乎没有
这么说吧,I2-V1的直线特性几乎没有应用意义
这也是它虽然不是什么新发现,但确没有广泛应用甚至鮮为人知的原因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4
Lgz2006| | 2014-6-15 21:29 | 只看该作者
贝塔,还是GM?这是一个极好话题!
老chang,没白捧!
顶楼主!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5
Lgz2006| | 2014-6-15 21:42 | 只看该作者
可惜这个话T了
1.还纠结于hfehFE,老抽来不了了
2.还抱着3个UF不放,**也来不了
3.正忙着换马甲,大Shi也没空儿
4.兴趣不在这里,他也不可能来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6
h185540860| | 2014-6-15 23:18 | 只看该作者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7
江枫渔火| | 2014-6-16 00:29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的好仔细,顶礼膜拜!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8
望断云山| | 2014-6-16 00:5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放大"这个词是用错了的,应该是"控制"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39
Lgz2006| | 2014-6-16 05:41 | 只看该作者
king5555 发表于 2014-6-15 22:53
本真大師還真是吐出了象牙,只可惜經常被刪帖,沒能夠造福年輕人,有些東西沒電流不能動,有些是沒足夠電壓 ...

既要甄别细节,又要判断真伪
加“真”的不是w1(防伪还是用这个)
G嘴哪来象牙?
一π胡言乱语,还当偶像了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40
Lgz2006| | 2014-6-16 05:49 | 只看该作者
望断云山 发表于 2014-6-16 00:56
我认为"放大"这个词是用错了的,应该是"控制"

“放大”一词,源于“增益”
狭义讲,它应是没有量纲的
其实,它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意指“产生增益”,与量纲无关
而“增益”概念比较深沉厚重

“控制”一词意义更窄,仅限于电路或电路模型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发新帖 我要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