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级由U1A、Q1构成一个以R6为负载的压控电流源电路,在忽略Q1基极电流的条件下,R6的电流等于 Vin/R2。但这个电流源的负载是不能接地的,是所谓“sink”型电流源。后面的U1B与Q2、Q3就是将它转换成“source”型电流源,提供给接地的负载R8。<br /><br />R6上的压降是 Vin*R6/R2。R7是输出电流取样电阻,通过U1B的负反馈作用,使得R7上的压降与R6的压降相等,即 Iout*R7=Vin*R6/R2,所以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的关系是 Iout=Vin*R6/(R2*R7)。<br /><br />图中D1画反了。D1的作用是降低U1B输入端的共模电压,避免当输入电压较低时,U1B的输入端电压过高,进入工作死区。<br /><br />如果省去Q2,把9、12号线连起来,也可以工作。图中Q2与Q3组成复合管,目的是增大β值,减小Q3基极电流造成的误差。<br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