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uan309170083 于 2015-1-8 13:58 编辑
很早就想写点什么,将过去这一年里的**定格于文字中。时间是个无声又无情的沙漏,一点一点悄无声息的漏下,想要紧紧抓住却又会流失得更快。 正好最近看了一篇**,颇有感触,就以此展开来吧。
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蔡崇达这个人吧。我以前也从未听过有蔡这么一个人,是在看了某个APP里面登的他的另一篇**《母亲的房子》和新书《皮囊》的相关宣传后,才眼熟的。
蔡崇达,1982年生,闽南人。“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
在看了蔡的几篇**后,我确信蔡是一个真实的人,他的文字里透露出了一种经过岁月沉淀后而留下的东西,虽然以我的资历来看,对一个新闻期刊主编的评头论足有些许妄自菲薄,但文学不应该是以年纪,资历来排头论足的,不是吗?!
相比于网络文学里充斥的无病而呻,天牛行飞,我更喜欢实在的**。虽然我本身看过的书也还犹沧海一粟。蔡的文字,朴实而真挚。有些东西在历经时间的冲涮淘洗,留下的质朴而又震撼。前天刚好听到一友人问:“为什么他(非指蔡崇达)看起来谈吐举止能够如此淡然和自信?”我想应该阅历是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文学创作也是如此。蔡的文字就是这样,质朴又震撼。这是我第二次用这两个词。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蔡的**里,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些许自己的影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
文展在小时候就因为有远见,有思想而与众不同,他为自己将来的路设计出了宏伟的蓝图。虽然有兔唇这个天生缺陷,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小伙伴们的领袖。他精确的控制了自己中考时的分数,从而以一个恰好的分数进入一所有名的重点中专,而不会以更好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以后再上重点大学。因为他家里负担不起昂贵的大学学费。
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一所重点中专。
但有些东西在开始改变。用文展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到了大城市,你会发现,咱们这种小镇出来的人多粗陋。然后,你会恨生养你的地方,它拖累了你! ”他认真的说。可以想像得出,文展在城市里,因为先天缺陷而受到的多少冷嘲热讽,这与他小时候在小伙伴中发号施令,一呼百应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巨大的落差终于将他的人生蓝图全盘打乱,并且开始逃避,申请期末缓考,开始厌恶自己的出身,进而否定自己。最后被生活无情的碾压,粉身碎骨。
文展的问题出现在自我认知上。小时候的优越感让他在面对城市里的孩子时,荡然无存,加上先天生理缺陷带来的无限自卑,而曾经被自己俯视的那些个小伙伴们,都过得比自己好。巨大的反差,强烈的自尊,让他无法面对与接受这样的自己,也击溃了心中信仰的高墙,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这些人当中,很多人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不同时期的文展,面临着社会的否定,亲人的冷嘲热讽,自己的迷茫无措。
走得出来,就是一个崭新的自己;走不出来,就是另一个文展。
我们有时总是太过于自信,总是自以为记性很好,总是自以为自己有多厉害,自以为多重要,自以为可以掌控一切,自以为可以和老天扳手腕,自以为自己与众不同,自以为...太多的自以为,所以写下这篇**,以理清思绪,重新开始认识自己。
不是结尾的结尾,仅以一诗纪念逝去的四年青春。
春去秋来,
八十四棵一字排开的柏树,
守望了多少个四年轮转;
雨打风吹,
四百米经年的沙石跑道, 承载了多少人的汗水挥洒;
桃李之教, 十二米苏联式古老的教科楼, 见证了多少个讲台岁月; 素年锦时, 一千四百六十个荏苒的日日夜夜, 鉴印了多少无法衡量的真挚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