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结构从早期的原始状态到MCS-51再到现在的ARM9,实际含义已有很大的拓展。 在ARM9中采用哈佛结构就是为了解决“取指”和“取数”并发时所面临的通道瓶颈。既然有了这样的一个机制,在使用时尽量遵循它就是了。
关于哈佛结构下面有本人在论坛中的一段阐述:
哈佛结构早于冯诺蔓结构出现,当时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原因把程序存储器设计成固定形式(由人工设置)而数据存储器则是可被程序修改。 但后来由于程序越来越大,就要求把程序看成数据一样可以被程序自身修改,因此就出现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冯诺蔓结构(统一存储器结构)。 由于MCU的出现,因其功能的单一性,当初已被淘汰的哈佛结构又被使用在某些MCU的构架中。当然随着MCU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OS和远程升级的引入,哈佛结构的局限性又体现了出来,所以在一些新的MCU中冯诺蔓结构占了主要地位。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哈佛结构的含义也有所变化,目前某些MCU由于其程序和数据总线采用了两条不同的总线,而这样的结构也被归纳为哈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