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G-ARM] ZLG的博客!

[复制链接]
10201|38
 楼主| zlg315 发表于 2007-5-2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bsp;&nbsp;&nbsp;&nbsp;不同的芯片、不同的OS有不同的市场和机会<br /><br />&nbsp;&nbsp;&nbsp;&nbsp;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以ARM9为分界线,分为两大市场发展趋势。<br />&nbsp;&nbsp;&nbsp;&nbsp;一类是用于消费性产品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主要是基于ARM7、Cortex-M3内核的市场,这是最大的传统市场。大多数客户使用uC/OS-II(不包括未使用OS的客户),30%的客户仅仅用到了调度器等基本功能,50%的客户还会用到事件处理,如信号量、消息、队列等功能,15%的客户将用到TCP/IP或者FAT,5%的客户用到GUI,这是我们每个月销售35万片ARM7芯片统计出来的数据。一个企业购买一个正版的uC/OS-II只需要$2000(即*币¥18000元),再就是购买uC/IP、FAT、uC/GUI,其中购买一个uC/GUI只需要$6000(即*币¥54000元),上述功能模块的源代码全部购买齐全也就是¥20万元*币,根据需求没有一个企业买不起,一个好工程师年薪是多少呢?自己开发的费用远远高于这个价钱,但也有一部分客户选择网上下载使用“盗版”的uC/OS-II、uC/FAT、uC/GUI、uC/IP,等赚到钱了再根据需要购买正版。开发工程师的精力应该用于行业经验的积累,所以一个优秀人才的竞争力不是在如何使用OS等软件,而是行业经验。<br />&nbsp;&nbsp;&nbsp;&nbsp;一类是数码产品,如手机、数字彩电、机顶盒等需要进行视频处理的产品,主要是ARM9以上芯片的市场(NXP即将推出基于ARM926内核的LPC3190),大多数客户主要使用的WinCE(批量版权费用$1.3,少量版权费用&lt$3),我建议客户将WinCE作为首选。<br />&nbsp;&nbsp;&nbsp;&nbsp;我从不反对使用Linux,但通过调查很多著名的大企业都是购买有服务的商业化版本,因此建议一般性企业选择LInux一定要慎重,因为一般性企业养不起能够修改Linux&nbsp;Bug的“牛人”,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否则就是拿自己前途和企业的**开玩笑。&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市场经验表明:8位MCU售价低于$1的销售量是售价&gt$2芯片销售量的500倍,除了数码产品,ARM芯片的市场发展趋势将重演8位单片机的成长轨迹,请问从事那一类的开发工程师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就业方向,一定要理智地结合个人能力与机会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br />&nbsp;&nbsp;&nbsp;&nbsp;我是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出发理性思考这个问题的,我已经超越了“疯狂”爱好技术的阶段,一个人在“技术疯狂”阶段是不考虑投入和产出的,而企业家最大的任务就是利润最大化,如何让企业活下去,让自己和员工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企业赚到了钱给国家做了一定的贡献,一个人才谈得上真正地爱国。<br />&nbsp;&nbsp;&nbsp;&nbsp;<br />&nbsp;&nbsp;&nbsp;&nbsp;(声明:发表在这里的**也可以算是本人的博客,但我不保证所有观点的正确性、完整性,有些观点也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的进步不断修正错误的看法。有不同的意见欢迎讨论,对于采取攻击性的言语和手段的帖子,一律删除。)<br />
coyote 发表于 2007-5-26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point

顶一下
王紫豪 发表于 2007-5-26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一段说的非常非常好!

市场经验表明:8位MCU售价低于$1的销售量是售价&gt$2芯片销售量的500倍,除了数码产品,ARM芯片的市场发展趋势将重演8位单片机的成长轨迹,请问从事那一类的开发工程师多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就业方向,一定要理智地结合个人能力与机会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千万不要人云亦云。<br />
平常人 发表于 2007-5-2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教诲,学习中。。。。

  
zlgARM 发表于 2007-5-27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LPC2300系列ARM芯片的配套资料

关于SmartARM2300的教材,冒昧说一点内心感想。<br /><br />为了把LPC2300系列ARM的教材写好,同事们耗费了极其巨大的心血,近乎“苛刻“和“不近人情”地推敲每一个字眼的简明,图的美观大方和准确概括、例程注释间的对齐及简洁准确,代码风格的规范、应用示例的实用性和可理解性、**内容的裁减(反复思考如何突出基点和重点而不是求大求全)、内容层次的组织安排、如何在合适的地方安插例解。<br /><br />整个过程难以想象的艰辛,没有做过的人肯定无法体会。写一本好书其实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不容易在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经验和智慧的积累,需要三军用命,团队的呕心沥血)<br />精益求精地做事,是对体力和情商(耐心、细心、毅力)的巨大考验。<br /><br />所以,相对于以前的书,肯定是进步巨大,毕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心血之作,凝聚了公司那么多出色工程师的个人智慧和力量,这是整个团队的呕心沥血之作。也许,有了这些配套资料,就像有了我们的优秀工程师在您身边。不,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我觉得,即使我们的优秀工程师就在您身边,要给您讲解清楚问题,也不得不告诉您,请您看配套资料的多少多少页。因为很难比配套资料上讲得更好了-----嘴巴上的解说,很难比呕心沥血的严谨而又通俗的讲解解释得更好了。<br /><br /><br />但完美主义地看,当然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只是,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肯定离完美还差得远。<br />最重要的是,又有了一个可以踩于其上的新肩膀,后面的人肯定会在这个新肩膀上又一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又写出新的跨越式作品。<br />周工之所以不招兼职,个人以为,根本的原因正在于此:“经验、方法、收获的智慧不断地在ZLG内传承,并弥漫开来,ZLG的队伍在一个接一个锻炼下日益成长,有了不断高速成长的队伍和经验智慧的积累,接近完美的精品终有一天会铸就。”<br /><br />也许,大家看到了我们的教材会有所感动。若能达到这个效果,我们付出那么多心血也就值得了。<br />
guet 发表于 2007-5-2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留名,看周工的贴很有收获,受教了

我不懂市场ye
astudent 发表于 2007-5-2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to zlgarm

作产品不容易啊,扣烂脑壳皮,客户不见得满意.<br />还是当官好!
cjf512 发表于 2007-5-27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有收获!

&nbsp;&nbsp;看了周工的两篇**,真是受益呀!多多学习!
foyyof 发表于 2007-5-2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书的活:

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nbsp;是一种无比的痛苦。<br /><br />追求完美,但无法完美。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能完全代表读者和客户,需要考虑的事情将远远超越其所蕴涵的技术含量。
hotpower 发表于 2007-5-28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apple163 发表于 2007-5-28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hao

  
dld2 发表于 2007-5-28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quot;乔布斯既不懂软件开发,也不懂硬件设计,更不懂工业设计&quot;<br />???
taoist 发表于 2007-5-28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周何以知道乔布斯软硬皆不懂?

不否认老周的**很值得一读,但请注意:“乔布斯既不懂软件开发,也不懂硬件设计,更不懂工业设计”,此言值得商榷,老周的论据何来?
fjbiao 发表于 2007-5-2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支持。

  
 楼主| zlg315 发表于 2007-5-2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布斯是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天才人物!

&nbsp;&nbsp;&nbsp;&nbsp;本人从1980年就开始跟踪和研究乔布斯,可以说,我就是受到乔布斯的影响才有今天的,因此凡是国内与国外有关乔布斯的报道与传记,我全部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收集,可以算得上乔布斯“迷”和乔布斯研究专家。<br />&nbsp;&nbsp;&nbsp;&nbsp;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光有技术是不能成功的。(我长期醉心于技术,所以也很难将企业带向理想的彼岸,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我明白最大的任务就是利润最大化。有时间再写,同时将阐述开发工程师如何培养技术之外的能力,关于技术传承将另外写一篇**来阐述,“点石成金”--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即就是将一般的人如何培养得更优秀,使优秀的人更卓越。)
hq_y 发表于 2007-5-2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天才的人物总是能把握技术的大趋势~~~~~~

比尔盖茨长期担任微软的系统总架构师;丁磊也是这样的~~~~~
 楼主| zlg315 发表于 2007-5-28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乔布斯是一个商业奇才,而并非技术专家!

&nbsp;&nbsp;&nbsp;&nbsp;hq_y说得对!把握趋势才是根本,APPLE两个人合作,其中一个是技术天才,另一个是商业奇才,这是成功的关键。<br />&nbsp;&nbsp;&nbsp;&nbsp;乔布斯根本就不需要懂技术,能够及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卓越人才与一般人的区别。
foyyof 发表于 2007-5-28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技术还是很关键的

你钻研哪个行业,就应该对这个行业(主要针对技术类)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很多想法当你还不清楚技术上到底能实现哪些功能,难度在哪,要付出多少代价,技术能实现到什么样一个地步,这样的想法就太没根基了。
hqgboy 发表于 2007-5-2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thristin 发表于 2007-5-2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发工程师如何培养技术之外的能力

这是我关心的关键。阅历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87

主题

5977

帖子

9

粉丝
快速回复 在线客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