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造成电子器件是能量失效,还是电压失效,首先取决于电子器件本身的内部结构是否含有这两种敏感型的结构。能量失效型主要针对于阻性的结构,即ESD导致电流流过而产生焦耳热失效,一般表现为金属层的熔化甚至熔断开路;电压失效型主要针对于高阻型的结构,比如氧化层、各种结,ESD导致在这些结构两端形成电压差,超过其承受极限,即发生击穿,一般表现为低阻。
ESD的防护也是要区分能量失效与电压失效采取相应的措施。基本原则是,针对于ESD的能量失效危害,要将ESD造成的放电电流减小(直接降低产生的能量),或/且放电时间延长(降低热量积累);而对于ESD的电压失效危害,则是要降低电子器件内部电压敏感结构上的电压差。
综合以上两种ESD失效类型,ESD防护的一般原理包括降低静电压(使用防静电材料,或静电消除措施)、增加放电电阻(选用静电耗散性材料,取代导体材料)。另外一中方法就是对电子器件进行静电防护包装,将外部的ESD风险屏蔽隔离。
|